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598 环太湖(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598 环太湖(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不过那不是张浩南关心的东西,这边香火旺不旺都无所谓,只要不妨碍自己搞钱,什么都好说。

  来这地方做调研的大学生,并不在乎水库旁边,还要往北一些,能看见山,但隔着几公里路。

  现在唯一有产出的项目,是大棚种植的菌菇,运到毗陵和梁溪的市场。

  利润还可以,比沙城稍微差一点,但来去不大。

  本地有塘养水禽的基础,但现在只是在考虑,因为“横山水库”虽说规模不小,却是水源地,因此大水面养殖,只能另做考虑。

  现在本地几个村,只有一个叫陆家村的是正儿八经有了产出的,村干部也确实比周边几个村开明且有想法。

  相信“沙食集团”跟义兴市政府也没啥关系,而是这里的村长,也是个老兵,跟过来做实地勘察的经理是一个部队的。

  有了一层“战友”关系,才算在义兴的犄角旮旯弄了个农村供销合作社出来,义兴市政府反而是后知后觉的。

  临时办公的地方,是租了一间空出来的房子,在“陆家祠”的旁边,有条小河在背面,往东一点点是个靠水戏台。

  外面堆着一些物料,还有一台小发电机备用,进去之后,就是各种长桌,工位也不少,画图做表格的都有,也有电脑,不过都上了锁,全都锁在了桌子的铁腿上。

  “卧槽,‘浩南哥’!”

  “卧槽,‘浩南哥’!活的!”

  “老板。”

  “老板!”

  不同的人,显然有着不同的称呼。

  有些明显是“牲口”,看到活体张浩南,直接妙语连珠,彰显出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渊博知识。

  “注意素质啊,这么多感叹词形容词,你们上了几年大学,只会一句‘卧槽’?”

  说笑间,张浩南伸了伸手,随行秘书拎着个包走过来,里面都是红包。

  别的都是废话,最能消弭辛苦的灵丹妙药,就是这个。

  毕竟也快过年了,现在还在山区做勘察调研摸底,那都是辛苦活儿,谁还不能思乡心切、归心似箭了?

  派完红包之后,气氛明显就热烈起来。

  大厅里摆着两台类似“小太阳”的取暖器,各种瓜子花生桔子也摆成了盘,老板喜欢“茶话会”形式,这是集团上下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也没有觉得奇怪。

  边吃边聊,过后再打扫。

  “我看你们调研报告上,几个村都是待定,详细一点的原因,说一说?”

  “主要还是乡下那点事情,去年国庆节原本有一批水芹菜,结果上游的村硬要把水芹菜卖给陆家这里,我们肯定是照章办事,所以不收。之后就有人造谣,说陆家这边从中作梗,要吃独食。我们出面做了解释,也是收效甚微……”

  陆家村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业务经理,把农村的鸡毛蒜皮都说了一通,倒也没人觉得有什么,见得太多了。

  江北有些专门做茨菇的农村供销合作社,甚至还有到点放污水的缺德操作,陆家村这点屁事,算是小儿科了。

  能引起张浩南的重视,倒不是说会损失多少钱,这地方就那点大棚加水芹菜,连五十亩地都没有,二三十万都够呛……

  但这地方跟嘉禾市、乌程市的情况一样,很重要,因为关系到“沙食集团”的环太湖产业布局。

  将来不仅仅是梁溪、毗陵市区,下面的区县城区,也会投资建设“沙洲兴隆”超级市场,模板就是现在的沙城首店,新鲜蔬菜肯定是能本地供应就本地供应,尽量不跨区。

  再加上太湖周边地区的茶叶基地,张浩南要是不早点下手,早晚都是别人的,他现在到处找茶叶产地,其实已经有点晚了,环太湖地区的优质茶叶区,只要是交通便利的,所剩无几。

  “横山水库”这里,已经算是为数不多能往外大批量供货的,毕竟还有一条省道撑着。

  不过随着这一批大基建拓展,高速公路过境也就是时间问题,张浩南早点布局也就早点瓜熟蒂落,也就可以早点退休。

  “本地乡镇干部吃相如何?”

  “一般,这里人少又偏僻,当官的……说实话老板,他们也不像是吃过啥好东西的。有烟有酒……就打发了。”

  “……”

  张浩南一时间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无奈,难得遇到想捞钱也没有想象力的,也确实不容易。

  “义兴市政府呢?跟你们接触之后,什么态度?”

  “关于之后的项目计划,我们没透露,目前他们只当我们单纯做农村供销合作,兴趣不大。”

  陆家村的菌菇加上水芹菜,的确是有欺骗性的。

  再加上本地以紫砂壶闻名,从商业角度来看,肯定会想着“沙食集团”真要说搞大规模投资,肯定要在这种东西上介入。

  然而绝大多数官僚,并不知道张浩南从来不看重这种类型的产业,“沙食集团”的基石,永远是农村农业的工业化。

  紫砂壶再好,要么欣赏艺术性,要么感慨文化性,实用性也就是喝茶,于整个“沙食集团”而言,哪怕顶级大师制作的紫砂壶,也不如两百斤粗茶。

  “沙食集团”的企业气质就没有半点艺术性可言,当然这也跟老板张浩南的气质是同步共性的。

  讨论了许久,把最新的调查报告都过了一遍之后,已经到了饭点,于是就在驻村的食堂一起吃了一顿,饭菜并不丰盛,但能保证有鱼有肉。

  吃饭期间,张浩南发现本村的小孩儿也会过来,才知道驻村的农村供销合作工作做得确实不错。

  按照“沙食集团”的规定,是有加强当地自然村感情联络这一项的,其中的一个支出,就是“儿童营养餐”的供应。

  能相信外地人的食堂不会药死本村七岁以下儿童,那确实是需要一点信任基础的,可不是光贪图你那两块三块钱的饭菜。

  这其中有没有去年招过来大学生的功劳,还不得而知,不过从这群牲口逗小孩子玩还能嘻嘻哈哈,说明确实工作做得不错。

  “浩南哥!过年加班费给多少?!”

  “你他妈一个海岱省的不想着回老家过年,还想着过年加班费?”

  “素质!浩南哥,素质!”

  “整个‘熊猫大陆’,谁不知道我素质低?”

  “……”

  “……”

  牲口们当时就无言以对,不过很快又让食堂洋溢起了快活的气息。

  “五倍工资,够不够?!”

  “浩南哥,我这个人,对家乡毫不眷恋!我不想家!”

  “我四海为家也无不可!”

  “想家这种事情,可以过两年再想的,我现在只想加班!”

  什么调查报告难搞……不存在的事情。

  难搞一定是因为脚上的胶鞋穿坏了。

  换一双就是。

  (本章完)

  .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