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推荐一到两个部长在鼓励人选,景经理同意后,叫人力资源部进行全方位考察,经理根据考察的情况,再决定是否配置部长助理。
何维德思来想去,觉得清江公司市场部部长,还是由何崇虎担任比较放心。
毕竟清江公司是一个崭新的公司,面对新的保健品市场,必须要有一个镇得住的人来坐镇。
生产部部长本想把自己的老爹从营江公司调过来,可考虑到营江公司不仅要生产,还要为清江公司的建设献血,就决定由何孝勇来担任清江公司的生产部长。
财务部部长由黄翠玲担任。黄翠玲不仅懂财务知识,而且工作负责,尽心尽力,更重要的是,她和左爱琳,都是自己从营江带过来的,停薪留职的“下海派”。
一想到“下海”,她突然想起自己看到过的一个资料,1992年,全国体制内的基层干部和事业编人员,就先后有15万多人停薪留职下海,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没有保留,形成了一股不晓得“下海潮”。
后来不少的人把在这一年从体制内下海的人员,称之为“92派”,就像后来把出国留学回国工作的人员称之为“海龟(海归)派”一样出名。
他记得这一年下海后功成名就的人员就有被称之为最不爱钱的钱粑粑,最有民族气质和硬骨精神的第一民企创始人任正非,等等。
当然还有非常著名的许家印,王石等等。
质量部部长由左爱琳担任。左爱琳虽然是搞财务的,但她那种人死理的个性,如果能够到体制内去当执法执纪的主要负责人,那是在合适不过的不二人选。
可惜她没有考上大中专,也不是城镇户口,连进入国家干部队伍的学历资格都没有。
财务部既然由黄翠玲来负责,左爱琳就来抓产品质量吧。这种认死理的一根筋负责质量把关,只要给他一套国标、行标,就没有产品向蒙混过关的。
综合部部长由张昕颖担任。张昕颖这个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脑瓜子却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比拟的。她那种见事做事,做事想事的习惯,只要加以锤炼,那是了不得的。
黄翠玲、左爱琳和张昕颖三个人,虽然年轻,但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基础,会想事,想做事,能做事,给她们一个机会,看看到底能不能做成事,能不能把事做好。
只是她们三个人,过去一直没有做过部门的副职,从一般员工直接晋升到部门主要负责人,能不能够适应新的角色,挑起新的重担?
会不会给人一种坐火箭的感觉?
还有原材料部和研发部,还真的一时找不出合适的部长人选,就先从营江公司那边抽几个人得力的人过来负责,以后再从中考虑部长或者副部长的人选。
主要就是自己的手里,没有多少可以直接上手的人选,只有是在矮子里面选高子了。
人才啊,什么时候都是珍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