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地煞之主> 第一百三十一章:日祭月祀,立言新路(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三十一章:日祭月祀,立言新路(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王之向忙道:“怎么可能?至少现在不可能。天下之大,咱们王氏始终能占一席之地。”

  又一个中年人问:“家主,你可否想过,那件文庙异宝如果找不到呢?到时该如何交差?毕竟此宝,至今为止,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说法。到底存不存在,又存在哪里,都不好说。”

  王之向一摊手:“找不到的话能怎么办?便只得从族中宝库挑选一批送去,当做岁贡了。”

  闻言,厅上顿时一片哗然。

  族中宝库里的东西,可是整个王氏积攒数百年搜刮续存下来的财富,王氏各脉人家,家家有份的。若是被拿出来岁贡,岂不等于割大家的肉?

  况且,一旦打开这个口子,今年岁贡了,那明年的份额呢?

  人的胃口永远不会满足,岁贡的份额只会一年比一年重。

  更要命的是这位朱公公并不喜欢铜钱金银,他要的是各种奇珍异宝,以及法器神物等。

  在道法式微的世道上,这些器物越发稀罕,绝大部分都有主了的。

  那能怎么办?

  要么拥有者主动献出,要么就只能下手去掠夺。

  把自己的财富宝物拱手相送给别人,天下间没多少人能做得到心甘情愿。

  作为世族名门,自持有几分底蕴的王氏更不愿意。

  哪怕面对的是权势滔天的朱公公。

  被吵得烦躁,王之向一拍桌子:“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寻觅异宝的事,其他的,以后再说。明日,就是八月二十八庙会了。”

  身为家主,他的威望还是挺高的。

  当即有人道:“文庙异宝,乃是读书人的东西,想要寻得行迹,需从这方面做文章,我们应该让宝儿俊儿他们来。”

  王于宝,王于俊,乃是王氏新一代的年轻俊彦,及冠之年,双双都考得举人功名,进士金榜指日可待,被誉为“王氏的读书种子”。

  其中王于俊,正是王之向的嫡子。

  王之向道:“他们两个,近日说要操办文庙诗会,早早便与一班朋友出去,现在都不知在哪里了。”

  刚才的提议者一拍手掌:“对,文庙诗会,这很可能会是个契机。”

  王之向疑问:“有这说法?五年前的姜昌,可没参加过什么诗会。”

  “家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姜昌当年虽然进学晚,饱受旁人讥讽,但他其实有诗才,总角之年,便能写出一篇五言来,名为《咏鸭》,文采甚好。”

  “哦,竟有这事?为何不曾听闻?”

  “市井传言,本就斑驳复杂,真假难辨,家主事务繁重,哪有功夫去听那些?”

  王之向呵呵一笑,对于这话,倒是受用:“你的意思,是说有诗才文采的人,便有机会获取机缘?”

  “不错,而且还得是年轻一辈,若是上了年纪,那就不行了。这些,都是我近年来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得来的经验之谈。”

  江州文庙有神异,能得灵验,在本地可是传了好些年头的。地方志上亦有相关记载,道“昔年圣人过江,指点山河,曰:此山此水,文气喷涌,当生异宝”。

  这篇记载,已经是百年前的文字内容了。

  当然,地方志说,多用春秋笔法,有夸大的形容成分,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理论根据。

  况且那么多年来,进入文庙祭拜的读书人不知凡几,成才的也是不少。言谈间,毫不吝啬对文庙的赞誉。

  然后到五年前姜昌梦见圣人,被授予五色神笔,此事说法,便到了一个顶峰,为人所津津乐道,显得更加神异了。

  对于神灵圣人,凡俗无不向往崇慕,都想得到对方青睐,从而化凡,一飞冲天。

  于是纷纷进行各种调查考究,以寻求得道之法。

  或从时间上着手,或从人物上观察,还有分析地点的……

  各种各样。

  又有人怀疑,姜昌得了那五色神笔去,是不是把神异好处都占完了。

  不过更多的人却相信:堂堂圣人,偌大文庙,怎会只得一支神笔传世?定然还有更多的宝贝。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