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即将落山。
冷风习习,被冻的脸庞通红的孩子们,成群结队的从东边小河回来,目光明亮,蹦蹦跳跳,一路说笑。
有的抱着鞭子和冰尜,裤腿子上全是积雪。
还有的吸溜着鼻涕,抱着一摞大小不一的啪叽。
许大海带着狗子,正要去小卖部买醋,迎面遇见孩子们。
“海叔!嘎哈去啊?”
看到他,孩子们连忙跑了过来,叽叽喳喳,如同一群混乱的小麻雀。
与大部分成年人的冷漠,疏远不同,许大海对屯里的孩子们相当友善,也没少给他们好吃的。
在他们面前,也不摆成年人的架子。
所以孩子们愿意和他亲近。
“去买醋啊。”
“是要吃饺子吗?”
“不是,是吃馄饨。”
许大海掏掏兜儿,发现还有两毛钱的硬币:
“正好还有两毛钱的零钱呢,走,给你们买泡泡糖去。”
听到有泡泡糖吃,孩子们瞬间欢呼起来,簇拥着他往小卖部走去。
小卖部内。
“金乌珠带领大队人马,正往北逃窜,突然,迎面有宋军拦路,从宋军队伍中蹿出……”
收音机里有声音传出,豁牙老大爷坐在煤球炉子旁边,揣着手,闭着眼,满脸享受,怡然自得。
吱呀~
这时候小卖部的门被打开,一股冷风呼~的一下子吹进来,冻的老大爷一撅列。
许大海带着孩子们挤了进来。
“听评书呐?”
“嗯呐,要啥?”
许大海瞬间笑了,他听了听,评书好像是刘兰芳的《岳飞传》,这年代的评书是真的火啊。
一块泡泡糖2分钱,2毛钱可以买十块,多给一块,一共十一块,足够孩子们分得了。
又买了一壶醋,以及三斤麻花。
差不多给孩子们分了一斤麻花,提着剩下麻花往家里走去。
孩子们兜里揣着泡泡糖,嘴里嚼着麻花,也各自回家去了。
晚上。
温暖的屋内,炕桌旁边。
停电了,烛光摇曳,许大海边舀着馄饨大口吃着,边和王秀秀唠嗑,听着外边的冷风呜咽声,悠闲自在的很。
吃完饭后。
也睡不着觉。
把残羹剩饭撤走,擦了桌子,泡一壶茉莉花茶,再端上来一大盘毛嗑,松子,榛子等等。
王秀秀坐在右边,一下下的织着围巾,肥肥的大橘猫盘卧在她的腿上。
许大海坐在左边,靠近烛光,在看报纸。
小丫头没个正行,一会儿枕着他的腿,一会儿倚着他的背,一会儿又趴在自己妈妈旁边撸猫。
害怕毛衣针扎到她,王秀秀捋捋毛线,笑着道:
“别在这儿顾涌了,去你爸那边玩儿吧,让他给你讲故事。”
小丫头眼睛一亮,连忙像是一只小狗子似的,爬到许大海左边,一把抱住他的胳膊。
“爸爸,爸爸,讲故事,讲故事~“
“你要听啥故事啊?“
“聊斋!听聊斋!!“
报纸的哗啦声响起,翻了个面儿,许大海继续看报纸。
《人民日报》报道,全国范围内涌现“海南热“,赴海南淘金热潮持续高涨,报道中介绍了两个典型案例:
杨某本是北大法律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到豫省省会的一家法院,工作体面,待遇也好,本是人人羡慕的。
但在去年年底毅然辞去铁饭碗,去海南海口的街头当个体户,去摆摊卖馅饼了。
另一个,关某毕业于东北师范,本是大庆市一名在编老师,同样辞去铁饭碗,去海口街头卖《海南开发报》,成为类似报童的存在了。
“人们对海南的信心是真的足啊,也对,有深圳这颗珠玉在前……也就是是人民日报的报道,要不然,人们肯定会觉的是假新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