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第七十九章 懿安皇后 (感谢盟主?余余)(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十九章 懿安皇后 (感谢盟主?余余)(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可现在,事全都成他们自己的了。

  各地焦头烂额,哪还有心思来讨伐陈逆。

  反倒是北直隶,山西,辽地各处,在这残酷的小冰河期里,今年却是罕见的风调雨顺。

  最近的地方,山东今年爆发了大洪水,德王与山东布政司焦头烂额。

  远一些的南直隶,金陵地震,南京朝廷全体拉垮。

  其余各地旱灾大雨乃至于海啸时有发生,乱的不成样子。

  没有漕粮运来没关系,分田之后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又有大都督府出借的马匹耕地,各种农具免费使用。

  不再有建奴蒙部的劫掠威胁,不再有青天大老爷与胥吏们的盘剥压榨,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陈然降低了征粮标准,让百姓们手中多些余粮,多喘口气。

  接着又用拷饷而来的海量财货,以平价向百姓们购买粮食,让堆积如山的财富流通起来。

  流通起来的银子才是财富,堆在那儿的只是银山。

  有了足够多的粮食,南边各行省的商人们,也不惧危险的过来做生意,银子铜钱也随之流通起来。

  肉眼可见的,京城内外的生存环境与气息,迅速好转,甚至有了一丝欣欣向荣的意思。

  日子好过了,闲言碎语也随之多了起来。

  天子脚下,本就以大嘴闻名天下,什么都敢说。

  像是太上皇其实已经被大都督给害死云云,成为了最近的焦点话题。

  毕竟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那位年轻太上皇的消息,据说连御医都见不着人。

  忧心忡忡的太康伯张国纪,听不下去这番看似言之凿凿的讨论,黑着脸起身离开酒楼。

  来到街旁上了马车,嘱咐车夫“去午门。”

  紫禁城,懿安皇后寝宫。

  “父亲,许久未见,最近身子可还安好?”容颜美艳的张嫣,欢喜的招呼太康伯“来见女儿,可是有事要说?”

  自从崇祯皇帝退位成了太上皇,懿安皇后这儿就尴尬的。

  太后得是皇帝的母亲,无论是生母养母还是后母都行,可张嫣却是太上皇的嫂嫂,这身份如何定义就成了难题。

  而且大都督从未关注过这件事情,朝中专门搞这些繁文缛节的官吏们,基本上都坐上了东厂大牢里的直通车去了地府,张嫣的封号居然一直都未曾改变过。

  她现在的封号,还是懿安皇后。

  弟妹都成太后了,她还是皇后~~~

  “臣最近听闻了些许传言,夜不能寐。”

  太康伯张国纪是外戚,爵位不能继承,死后除爵的那种。

  与周奎那等贪婪的外戚不同,秀才出身的张国纪有文人风骨,敦尚儒雅并未做过什么恶行。

  就连家中财货,也都是俸禄与大明通行的各种孝敬。

  历史上李自成入京之前,崇祯皇帝要求勋贵百官献银充当军饷。

  这其中出银子最多的就是张国纪,掏出来足足二万两银子,差不多掏空了多年的俸禄与孝敬。

  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成了勋贵之中罕有的,能够从东厂大牢里活着出来的存在。

  陈然拷饷也是有底线的,只拷不义之财,正常的俸禄还有冰炭孝敬不算。

  当然了,孝敬什么的以后也没了。

  “臣听闻,太上皇驾崩了?”

  “什么?!”张嫣掩嘴惊呼,好看的杏目浮起水光“什么时候的事?”

  “你不知道?”张国纪诧异莫名“你就住在宫中,怎会不知?”

  “上次陛下试图出宫。”张嫣摇头“被拦下来后,西厂提督就加强了宫中管制,碎嘴说传言的都要挨罚。女儿整日里不出寝宫,自然什么都不知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