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可不乐意干这活一封两封的还觉得挺新鲜多了能腻歪死人。
高文学一本正经地推推眼镜:“高山的笔名你也占了一半再说了稿费都交给你这个掌柜的啦。”
正好大客车来了他连忙挤上去就这么潇洒地走了。
“姐夫早去早回一路顺风。”
刘青山招招手目送着大客车缓缓离去心情很是不错:大姐夫这算是踏上新的征程。
他则拎着一捆书信嘴里哼哼着曲子又溜达回米碾儿就是这曲子有点不大应景要是叫大姐夫听到没准会训他: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等把黄米都粉完之后再次跟二彪子汇合小哥俩都满载而归。
二彪子去粮库那边转了一圈就捡了满满一大土篮子那里有不少卖粮的牛车马车呢。
他的挎兜里还哗啦呱啦的刘青山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捡的马掌钉估计是给弟弟玩的。
回到家刘青山拿了个黑色的大陶盆把黄米面发上了。
和面是最累人的活儿必须刘青山上阵他攥着俩大拳头在盆子里使劲怼。
即便他这段时间身体素质提升不少一波搓揉下来也累得满头大汗。
最后两个黑陶盆都快装满了并排摆在炕头上面用被子盖上至少也得发上一宿。
发面很关键这一晚上林芝起来查看好几次要是发大劲儿了面子会发酸那蒸出来的豆包就很难吃。
其他人也没闲着大锅里早就烀上饭豆子烀熟之后用杵子捣碎然后抟成一个个小圆豆馅。就连老四老五都跟着抟豆馅还不时往嘴里塞一个。
等到第二天开始包的时候奶奶也过来帮忙还来了几位婶子大娘以及其她大姑娘小媳妇的一起跟着忙活。
刘青山一瞧这画面立刻就来劲了又把照相机取出来咔嚓咔嚓给照了几张并且许诺等洗出来之后一人给发一张。
这下帮忙的人都乐坏了这年头想弄一张照片可不是容易的事。
包好的豆包一个挨一个的码到锅里必须都挤着点不然就全都趴了。
正因为如此当车里人太多的时候人们就喜欢用“装豆包”来形容就来源于此。
豆包不爱熟所以要多蒸些时间最少也得四五十分钟吧。
为了防止锅盖不严实漏气锅盖上边还要苫上一条大麻袋捂得严严实实的。
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正好第一锅豆包也熟了掀开锅盖嚯好家伙里面黄澄澄金灿灿的瞧着煞是喜人。
大伙就围着锅台起豆包通常都是两个连在一起为了防止烫手还得不时蘸点凉水。
“吃豆包吃豆包。”
小老四饿了跟山杏都拿着饭碗在锅边嚷嚷碗里还铺着一碗底儿雪白的白糖。
“烫着呢先晾一会还有啊不许用筷子敲饭碗!”
大姐刘金凤扒拉一下小老四的天线辫子叮嘱道。
老四歪着头想想:“那我也蘸着凉水吃就不烫了。”
这时候奶奶接过话茬:“彩凤那就更不行啦会把肚子烫坏的。”
接着奶奶就开始讲古:“说有一年刚开春一户人家正蒸豆包呢就听外面有人嘭嘭嘭敲门从门缝一瞧你猜怎么着?”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