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想他小时候,那摇了摇头。
对于在网上看到的消息,他一直记忆犹新。
日.本据说始于1889年山形县鹤岗町私立忠爱小学校。家境贫寒、不带盒饭的孩子很多,建立该校的僧人就提供饭团、烤鱼、咸菜的午餐。大家都很喜悦享用。为此,忠爱小学还立起“首次开始供餐的学校”的纪念碑。人们都认为供餐对孩子们是天大的好事,逐步推向全国。
战争结束后,日.本粮食缺乏依旧,1946年,教育、民政、农林三部发布《普及奖励学校实施供餐》的通知,其后他们接受过美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的脱脂奶粉...之后国库开始补贴小麦粉价格50%,随后全国所有小学校都实现了供餐。
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么漂亮的口号让日.本人五十年前就实现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就在教育,在那些孩子们身上。
日.本的僧人能做的事,他一样可以做。
他甚至想过,每天早上给孩子们一袋鲜牛奶,保证一个鸡蛋,还有麦片的面包,不但营养要够,还要管饱。
是啊,放眼全国,我们有太多的有钱人,可谁想过真正的祖国未来们在吃什么?谁又愿意投这个钱?
想运转这个项目没有上百亿是玩不转的,不过他从来就不担心钱,他有点儿后悔,弄钱的速度太慢了,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就算有一天把兄弟集团和凤凰集团的总部迁到瑞士去,迁到卢森堡、新加坡,或者荷兰、奥地利,他也希望能为这个国家的孩子们做些事情,为那些穷人做些事情。
他甚至曾经想过,有一天将万万亿软妹币以全民福利的形式发放到穷人们的手里,让他们改变生存状况...有关部门不想做的事,他来做!
扯远了,不过这是他的一个梦。
今世有钱了,把这事弄起来,就算铺不到全省全国,也要在这个地方打个样儿,让那些有钱人惭愧一下,让那些当官的能私下捂着脸,让心脏痛那么一下。
他本来打算去现场参观一下东京的小学免费午餐,可又怕自己越看越受不了那个刺激,心里会更不好受。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办。
他取过纸笔,开始规划对一所小学进行免费午餐的计划。
第一,建立配餐和配送中心,以老江区为试点,因为他知道以后老江区江南的一半会改为群生新区,而新区的幸福乡就可以作为第一站。
他早就打上了群生新区的主意,要把那里变成自己的发家之地。而白若溪长启大厦的位置离未来的群生新区也就六公里的距离,可以囊括在他的整个计划之内。
设立了配餐和配送基地后,就可以招人进货,然后把早餐也加上,按学生人数进行配餐,早餐要必何每个孩子一个白水蛋和半斤奶,外加全麦的面包,还可以加上中餐的小馄饨和营养八宝粥。
而午餐则要保证有放心的鲜肉、蔬菜和鱼,米饭还有汤类。
想到这儿,他停了笔,他这才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刚开始进行配餐没有问题,但看看网上日.本小学校可是由学生来流轮值日负责分餐的,然后自己动手收拾餐具和食堂,这即能增进团结和友爱,还能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