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你这般也是尽职尽责。”
司马懿憋了半天,只能这般回答,同时幽幽地问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如今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除了御史中丞、中书令以及温公之外,我还没见过谁能得到陛下这般信赖器重。”
“这种感觉如何?”
司马懿的语气里有着难掩的酸意,他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他想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回答。
诸葛亮手中的笔微微一顿,沉思良久后,才认真地回答道:“我很惶恐,但也很期待。”
“惶恐?期待?”
司马懿的眉头都拧成了“川”字。
他不解诸葛亮这话的意思。
诸葛亮缓缓叹道:“我出身于琅琊诸葛氏,父亲官至泰山郡丞,不过到了我这一代,家中兄弟均未入仕途。”
“父亲去世后,我跟随叔父去投了刘表,但没过几年叔父也去世了,我便拜了水镜先生、庞公为师,开始隐居耕读。”
“我一直都希望进入朝堂,辅佐天子兴旺汉室,但当这一切真的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才知道这份责任之重。”
“这些奏折——”
诸葛亮的手从桌案上的那些奏折上一一抚过,神色凝重地说道:“它们关系到大汉万千百姓,我们朱笔在奏折上轻轻一钩,或许就将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有这份责任在身,我怎能不惶恐,又怎能不慎重?”
诸葛亮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并且抬头看向司马懿,语气真挚地说道:“亮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陛下不以我卑鄙,不远千里遣人请我入宫,托付重任。”
“正是因为陛下给予我如此信任、如此厚望,我才不敢随意为之,不敢负陛下所望。”
“但和司马御史比起来,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司马御史为了国事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亮深感钦佩。”
听完这一席话,司马懿只觉得脸上发烫,因为他之所以熬夜处理政务,只是想获得天子的恩宠罢了。
但却被诸葛亮当成了尽职尽责。
“身为臣子的本分罢了。”
司马懿轻咳一声,故意神色淡漠地说道:“原来你……原来孔明是水镜先生还有庞公的弟子,难怪会有此才干。”
“那孔明说期待,又是何意?”
他是首次听到诸葛亮的出身和来历,没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庞德公以及水镜先生的弟子。
司马徽亦是他们司马氏的族人,诸葛亮是他弟子,也就间接和他们司马氏有一份香火情。
“期待,自然就是期待。”
诸葛亮微微一笑,年轻的面孔逐渐变得神采飞扬,“大丈夫生于世,当求以一身才学济世安民、名垂青史!”
“如今恰逢乱世、汉室衰微。”
“但所幸天不绝我炎汉,降下陛下这等英明神武之主,又让我有施展胸中抱负的机会。”
“我很期待辅佐陛下平定这乱世、重整江山,再现我大汉荣光和繁华,铸造盛世!”
“这便是我心中所愿!”
司马懿心中震动,他定定地看着坐在对面的诸葛亮,恍惚之间似乎看见其身后有一条盘卧着的蛟龙,正缓缓抬起头颅。
卧龙出,而天下惊。
司马懿挺直脊梁,眼神锐利,沉声道:“我不会弱于你的,未来的三公、大汉名臣列传,必将有我一席之地!”
“而我司马懿的名字也必会在你之上!”
烛光照射着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身影投在他们身后的墙壁上,如同龙虎对峙,宣室中也似乎隐隐有龙吟虎啸之声响起。
说完之后,司马懿便放下毛笔,起身向着宣室外走去。
他不打算继续再熬下去了,再熬下去真的要伤身了。
他忽然明白,他没必要与诸葛亮争这一时之长短,时间会证明一切!
陛下终究会知道,日后谁才是汉室顶梁柱!
但在离开宣室前,司马懿忽然停下了脚步,扭头说道:“不要叫我司马御史了,叫我仲达即可。”
言罢,大步走出宣室。
而诸葛亮愣愣地坐在桌案后面,他看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满脑子都是问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