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四十五章 衣锦回乡(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四十五章 衣锦回乡(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一次回乡,楼老二就没打算再回京师。京师再好也不是家乡,而且他的年纪已经大了,人老就希望叶落归根,尤其是现在他和离乡时已不一样,所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啊,他作为新封的子爵这次衣锦还乡也算人生圆满,而且回乡后他还得祭祖,把自己老婆儿子的名字写进族谱,以后楼家这一支就能在族谱中落下重重一笔。

  虽然归乡心切,但从五指山过后抵达义乌还有百里的路程,他们马车走的再快也不可能一日就到,何况车上还有家眷和幼儿呢。

  楼老二一行人过五指山后继续往前走了二十里地,就在官道的一处驿站歇了下来。

  原本崇祯皇帝取消的驿站在朱慎锥担任监国后就恢复了,相比北方,江南的驿站恢复的更完善些,一切制度依旧按照以前。

  住进驿站时楼老二没有亮出自己子爵的身份,他只是以军中百户的名头住进驿站。驿站的驿丞见楼老二年龄大身子又有残疾,特意腾出了上房给他居住,还鞍前马后帮着忙个不停。

  楼老二虽已是爵爷,可他毕竟还是普通人出身,再加上常年在军中,他这个爵爷当的时间也不长,骨子里还没有那些大老爷的习惯呢。

  何况这里离家乡已不远了,楼老二对家乡想念的紧,见驿丞忙的差不多了,楼老二特意就让人把他找来说话,煮上一壶茶闲聊,顺便询问如今义乌的情况。

  这一聊才知道这驿丞也是当地人,得知楼老二居然也是义乌人后,顿时更多了几分亲近,再怎么说他们算是金华府的老乡,等再一深入交谈,发现居然两人还有些亲,当然这个亲戚关系离着有些远,绕来绕去隔着好几层呢,各自的家乡也隔着好几十里地,可亲戚就是亲戚,这个绝对不会有错,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更是亲近,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听着熟悉的乡音,两人很快称兄道弟,越聊越是高兴。

  “北方这些年不好,我们义乌这几年怎么样?”

  “自天启年开始这老天就不知怎么的时不时折腾一下,北方不怎么清楚,我们南方这几年多少也受了些灾,而且前两年冬天来的特别早,又冷的厉害,日子实在不好过,去年开始这天气才略微好些。”

  “那么地里庄稼的收成呢?”

  “只能算勉强吧。”驿丞叹道:“老哥您是自己人,自然知道我们浙江这地方山多地少,原本就没多少适合种庄稼的地。天气不好,这收成哪里能好得去?但要比起北边却算好的,还能勉强度日,据说这北边尤其是西北前些年干旱的厉害,千里赤地无收?您从北边回来,这可是真的?”

  楼老二听他这么问微微点头,这不是什么秘密,陕西包括山西一部分地区当年灾情严重,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流寇冒出来,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聚集造反的。

  不过这两年西北几省朝廷减免了赋税,再加上流寇的剿灭百姓算是安定下来了,另外就和驿丞说的那样,自去年开始天气略微开始好转,灾情也得到了缓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呢。

  “既然地方收成不好,官府那边可有措施?”楼老二随口问道。

  “您这个话要问别人肯定不会给您说,可今日您问了我,大家都是亲戚,我也不能不瞒您。说实话,地方官府哪来的措施呀,那些当官的您还不知是什么玩意?朝廷年年加赋,这地里收成本就不行,大伙勉强度日,但这赋加了又加,百姓日子是越发难过,当官的为了多弄钱谁能管百姓死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