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侠版水浒> 第二百五十章 开始相互放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五十章 开始相互放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世人大多不信梁师成是苏轼的出子,但这也许是真的。

  在这个时代,像苏轼这样大名鼎鼎的文人,身边都有不少姬妾,何况苏轼又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家伙。据说,他曾经在惠州遣散了身边所有的姬妾,只留下一个王朝云与己为伴。

  由于党争的缘故,赵宋王朝禁止读苏轼的文章,甚至连他的书信都被官府给毁掉了。

  梁师成跟赵佶求情说:“先父犯了甚么罪,以至如此?“

  从那以后,苏轼的文章才逐渐出现。

  梁师成对苏轼留下的子孙也非常照顾,两家的关系也非常不错。

  另外,梁师成还是有些才学的,大观三年,他参加科举考试,竟高中进士第一甲第十一名。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佶对梁师成一直青眼有加,对梁师成极为宠信。

  而梁师成和童贯一直不对付,所以梁师成想找个让他顺心的人来取代童贯。

  梁师成选中的人便是“颇懂统兵”的谭稹。

  另外,梁师成跟取代蔡京成为宰相的王黼关系极好。

  王黼待梁师成像对待父亲一样。

  可以说,王黼之所以能成功取代蔡京,有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有梁师成帮王黼。

  ——梁师成天天伴在赵佶左右,对于揣摩赵佶的心思,很有一套。王黼就是靠着梁师成的提醒,才能屡屡猜中赵佶的心思,让赵佶将王黼引为知己,以为王黼能代替蔡京,帮他掌管好赵宋王朝这艘巨舰的舵。再加上,王黼坚决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蔡京不支持这个计划。王黼便如愿以偿地成了赵宋权相。

  如今,梁师成、王黼以及谭稹组成了一个铁三角,准备包揽赵宋王朝的绝大多数权利。

  梁师成和王黼也在大力培养谭稹,准备用谭稹取代童贯。

  也正是因为如此,见东南的事捂不住了,王黼保举谭稹前来东南平叛,而梁师成又从中斡旋,这才让谭稹来东南剿灭方腊、方百花兄妹二人。

  第四个,跟赵宋王朝历任皇帝一样,赵佶也不信任武将,所以他特别喜欢用没有威胁的宦官来统兵。

  所以,王黼和梁师成保举谭稹来东南平叛,正中赵佶的意,赵佶立即就派谭稹担任两浙制置使,全面负责东南的平叛工作。

  谭稹一到镇江,就将江阴军、兴国军、信阳军、汉阳军、天长军、高邮军、建安军、淮阳军、涟水军全都召集到了镇江,凑集了五万大军,加上附近主动来投的地主武装,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八万人马了。

  有人跟谭稹建议,这八万人马可据险而守,等待朝廷发来大军,再一同南下去剿灭叛匪。

  还有人跟谭稹建议,当务之急是训兵秣马,以守为攻,待机而动。

  可谭稹此来,目的就是用那些村夫刷军功的,哪能等别人来分润他的功劳?

  所以,谭稹当即就否定了那些怯战将领的想法,想要将他这八万多人马一分为二,一部顺着京杭大运河直扑杭州,另一部从江宁府南下直扑歙州,竟然是想同时将江鸿飞和方腊剿灭。

  就在这时,有从苏州逃回来的人对谭稹说,方腊已经派大将方七佛率领七万精兵强将北上,看那意思是准备前来夺取长江。

  谭稹一听方腊义军主动来送死,突发异想,想要在润州组织一次大会战,用以消灭方腊义军的主力,然后再挥师南下,一举收复苏、秀、湖、杭四州。

  换而言之,谭稹竟然想一战定乾坤,留下其善战的美名。

  老实说,这固然有谭稹盲目乐观的原因,也是因为以前的农民起义,真不难剿灭,完全就是给宋军将士刷军功的。

  所以谭稹是真没将方腊义军放在眼里。

  谭稹不切实际、急躁锐进的设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对。

  面对谭稹这么激进,陈遘更是劝道:“当务之急乃是守住过江的通道,先立于不败之地。镇江城、金陵城皆坚城,左右又有山头百余,利于我军布阵设防。蚁贼虽众,却不能在我防区展开。我军依险而守,扼住蚁贼北上之路,便是大功一件。”

  绍圣三年,赵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宋哲宗封为端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