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二十章 江衍与方腊相见(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二十章 江衍与方腊相见(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这一刻,方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叱咤风云的年代,心中再无畏惧,只有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江南事了。

  江鸿飞在江南这里的港口也修建完了,工业革命也布好局了,江南这里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该铲除的也都铲除了。

  江鸿飞留下孙静、吕将等一大批有能力又熟悉江南的人负责江南治理,留下石宝、鲁智深、韩世忠等率兵负责剿灭方腊义军、宋军的残余抵抗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南下的这两年,或有意,或无意的,又聚集起来了千余女人。

  这些女人大多都是蜀地、淮西、江南这里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家里的女儿,他们抓住江鸿飞的爱好、弱点,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将他们家里的女儿送到江鸿飞身边。

  对此,江鸿飞并没有抗拒。

  杀肯定是杀不完的。

  而且,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能传承这么多年,甚至数千年,肯定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江鸿飞建立大元帝国,冲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阶层下手,并不是非要跟他们不死不休,而是要将被他们垄断的土地和资源重新分配,抑制土地兼并。

  如今,江鸿飞的目的达成了,肯定得要收一收。

  毕竟,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还是有点东西的。

  就像两浙第一世家钱家,哪怕到了一千年以后,他们还是能为国家贡献人才、贡献力量。

  江鸿飞是大元帝国的皇帝,他要的是建设、是治理,不是破坏。

  这么说吧,江鸿飞此举,不仅缓和了与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之间的关系,更在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对资源和土地的垄断。

  江鸿飞深知,治大国若烹小鲜,需以柔克刚,方能调和鼎鼐,安邦定国。

  于是,江鸿飞开始了他更为细腻而深远的布局,不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权力更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与文化的繁荣。他深知,真正的强盛,不仅在于疆域的辽阔与军队的强盛,更在于人心的凝聚与智慧的汇聚。

  同时,江鸿飞也意识到,要真正打破旧有阶层的壁垒,实现土地和资源的公平分配,仅凭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鼓励农耕,减轻赋税,尤其重视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利益,使得国家的经济基础得以稳固。

  此外,他还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严厉打击官员贪腐和土地兼并行为,确保改革的成果能够惠及广大民众。

  在文化上,江鸿飞更是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亲自撰写文章,阐述自己对于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见解,鼓励人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

  在他的推动下,大元帝国的文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学术流派竞相涌现,科技发明更是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与此同时,江鸿飞也未曾忘记自己的初衷——抑制土地兼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鼓励农耕,限制地主阶级的过度扩张,同时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

  在这个过程中,江鸿飞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代明君的远见卓识与宽广胸襟。

  江鸿飞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智慧与仁爱赢得人心。

  在江鸿飞的治理下,不论是淮西,还是江南,亦或是大元帝国的其它地区,逐渐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

  如今,该做的,能做的,必须在江南做的,江鸿飞全都做完了。

  江鸿飞下令,摆驾回京。

  大元帝国洪武十二年九月十一日,江鸿飞消灭方腊和永乐朝,完成了大一统,率领妃嫔千余人,文武百官千余人,蜀地、淮西、江南人才万余,大军三十万,各种宝物不计其数,凯旋还京……

  ……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