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世界,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又失败了,不同的是,由于江鸿飞的诞生,这并没有演变成民族灾难。
公平公正的说,赵佶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赋予的机遇。
然而,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并未能转化为坚定的行动与明智的决策。
相反,他的一系列错误判断与行动,如同多米诺骨牌般,逐一倒下,最终将他与赵宋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中最为致命的一击莫过于他轻率地将皇位禅让给了其子赵桓。
这一决定,赵佶以为能平息大元军的攻势,为赵宋王朝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他的幻想。
赵桓,一个被权力蒙蔽双眼、缺乏政治智慧与决断力的君主,非但没有能力挽救危局,反而加速了赵宋王朝的覆灭。他在主战与主和之间摇摆不定,如同风浪中的一叶扁舟,最终被历史的巨浪吞没。
赵佶在禅位之后,虽身处龙德宫的幽禁之中,但他的心却并未真正归于平静。
他反思着自己的过错,懊悔着曾经的轻率与无能。
他意识到,自己不仅失去了皇位,更失去了对赵宋王朝未来的掌控。
他看到了赵桓的软弱与无能,也看到了赵宋王朝在赵桓手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这份痛心与失望,如同刀割般折磨着赵佶的心灵。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就此放过赵佶。
在赵桓之后,赵构的登场并未给赵宋王朝带来转机。
相反,赵构同样是一个被权力欲望蒙蔽双眼的君主。
他既害怕赵佶复辟抢走皇位,又无力对抗大元帝国的铁蹄。
在赵构的统治下,赵宋王朝的最后一点希望也被彻底熄灭。
赵构的昏庸与无能,让赵佶对赵宋王朝的未来彻底绝望。
在绝望之中,赵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
他承认自己的失败并非全然由天不佑赵宋王朝所致,更非单纯的个人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所能概括。
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赵桓、赵构父子三人的错误与短视才是导致赵宋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他们未能把握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反而在关键时刻频频失误,最终将赵宋王朝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在反思与总结中,赵佶也看到了江鸿飞的狡猾与狠辣。
这位真正的千古一帝,几乎抓住了他们父子三人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与机会,并将其转化为对大元帝国最有利的战果。
江鸿飞的智慧与决断力让赵佶深感佩服却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即使自己当初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未必能改变赵宋王朝的命运,因为江鸿飞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历史必然。
“睿智非凡,谋略过人,文韬武略,皆超古人。选拔人才,不囿于私党,用人唯才,各尽其能。决策果断,从善如流,面临大事,能明辨是非,择善而从。如此人物,千古难寻,唯他一人耳!”
赵佶细思极恐,他觉得,就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战胜不了江鸿飞。
面对江鸿飞这么可怕的敌人,赵佶心中虽有憾,却也深知,怪他那两个废物儿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换而言之,赵佶不仅跟他自己和解了,也原谅了他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至少是将此事给放下了。
赵佶在位期间,对皇室与宗室关怀备至,因而深得人心,威望卓著。
及至东京汴梁沦陷,赵佶更展现出非凡的气度与担当,欲以身殉国,虽终未果,但其决心已令众人动容。
赵宋王朝覆灭与宗室受难,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皆归咎于赵桓与赵构。
而若赵佶不在,则会让赵宋王朝的皇室与宗室陷入混乱。
而且,万国城中也是有江湖的。
若无赵佶,赵氏何以立足?更遑论称霸万国城?
所以,赵佶虽说之前也犯了不少错,但赵宋王朝的皇室与宗室皆唯其马首是瞻。
故而,赵桓得以幸免清算,赵构亦侥幸保命。
在赵佶的庇护下,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虽不能严惩二人,但赵宋王朝的皇室与宗室对其过失的指责却从未停歇。
愚蠢,忘恩负义,刚愎自用……
懦弱,自私自利,倚任奸人,不识忠良,有眼无珠……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