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七十三章 金人末日(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七十三章 金人末日(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眉宫周围逐渐修筑起坚固的城墙,辽人称之为皇都。

  而这一切的规划与建设,都离不开蓟州汉族官僚康默记的智慧与贡献。他深谙契丹人的习俗与文化,巧妙地将上京城划分为皇城与汉城两大区域,皇城位于北方,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汉城则坐落于南方,是平民百姓的居住之地,两者以一道城墙相隔,却又紧密相连。

  皇城之内,街道纵横交错,建筑物鳞次栉比。

  皇帝所居的大内位于皇城正中,威严而庄重;而大内之南,则是百官衙署、作坊与寺院的聚集地,它们共同构成了皇城的核心区域。

  此外,皇城东南角还设有临潢府与临潢县;西南角则为国子监、长泰县、崇孝寺以及孔子庙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孔子像身着胡人服饰,也就是左衽。

  汉城之内,虽然城防不如皇城坚固,但却充满了市井的喧嚣与繁华。

  平民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而中亚与西亚的商人们更是纷纷踏至,将远方的货物带到了这座草原丝绸之路的终点。

  回鹘商人尤为活跃,他们带来的中亚、西亚特产与中原地区的茶酒、粮食、盐铁、丝绸、瓷器等商品在这里交汇融合,促进了金朝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繁荣。

  同时,大量汉人的涌入也为金朝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商品与技术,更促进了金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与互动。

  因此,上京城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而其国际繁华的象征,使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辉煌甚至曾让中亚、西亚乃至东欧误以为契丹即是中国。

  金人接手辽上京,更名金上京,却几乎全盘承继了其辉煌遗泽。

  然而,如今大元帝国的铁蹄踏破了这份宁静,金上京在战火与围困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它将不再是丝绸之路的辉煌终点,国际舞台上的耀眼都市,也不再是盛世之中的主角。

  ……

  金军在决战中败给大元军,大元铁骑正在向着金上京狂奔而来的消息不胫而走,金上京周边的防线仿佛晨雾般迅速消散。

  一夜之间,曾经坚不可摧的金国守军纷纷撤离,如鸟兽散,自四面八方逃离,只留下金兀术率领的残兵败将,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仓皇奔逃,而他们身后就是孤独矗立的上京城。

  在这紧要关头,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作为金国的核心,他们并未置身事外,而是密切注视着战局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当探马急报金兀术战败的消息传来,这对父子立即意识到,金国的命运已悬于一线。

  他们紧急召集宰相们的会议,气氛凝重而紧迫,议题直指核心:金兀术已败,上京城岌岌可危,大金国何去何从?

  殿内,金臣们面面相觑,恐惧与无助交织在他们的脸上。唯有右丞相韩企先,挺身而出,以沉稳的语调提出见解:“陛下,当前形势,宜以和为贵,审时度势,罢兵息战。”

  他深入分析,指出连年战争已使金国元气大伤,经济凋敝,军力衰竭,尤其是金兀术的败绩,更是将金国的虚弱暴露无遗。因此,唯有求和,方能暂保金国安宁。

  韩企先进一步建议,派遣使节前往大元帝国,表达金国求和的诚意,并推荐了几位原属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及完颜昌麾下的忠诚大臣,以他们的威望与经验,或许能在大元帝国面前争取到一丝转机。同时,他也含蓄地指出,金兀术的激进政策是导致今日困境的根源,若非他擅自诛杀主和派大臣,金国或许不必走到这一步。

  然而,韩企先的求和之论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宇文虚中站了出来,他声音激昂,主张应利用上京城尚存的兵力与物资,坚守城池,而非轻易言和。

  他强调,金国尚有数万精锐,粮草充足,兵甲精良,完全有能力与大元军一战。

  更言及,若轻易求和,恐重蹈赵宋王朝与高丽王朝之覆辙,金国的皇室和宗室将难逃厄运。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