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兰芳>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组织(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组织(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所以想要训练出一支强军,除了稳定供应物质和加强技战术训练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进行熏陶和改变,使之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如此,才能出现一支正儿八经的国家性质的正规军。

  赵学宁当初带出兰芳军队的底子的时候,大家其实也没什么文化,只是单纯的好勇斗狠敢打敢拼,赵学宁最初也是靠着自己能干仗、血气足才能成为大家伙儿的首领。

  所以说兰芳军队起家的时候,和传统意义上的绿林好汉没什么区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才是大家的主流思想。

  那时候,大家伙儿是真真正正的“群猩”。

  之所以兰芳军队现在能成为一支标准的国家性质的近代化正规军,主要还是赵学宁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文化思想教育方面,对自己麾下的军官、士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育。

  赵学宁用自己的威望强迫最早的部下们进行学习,用一些奖励鼓舞他们学习,给他们灌输家国情怀思想,灌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也灌输了人生而平等谁能高高在上的最初的一些民权思想。

  但最主要灌输的,还是他非常在意的国族思想。

  从最开始的那一批奋进号上的手下,再到后面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部下们,赵学宁本人就是他们最初的老师。

  赵学宁给他们讲述华人下南洋艰辛的发展历史,讲述华人在南洋地区几百年来的生存遭遇,讲述曾经的辉煌和更多的耻辱,讲述他们被数次大屠杀屠戮的事实与背后的缘由。

  无外乎不太懂政治,不怎么团结,只知道积累而不知道保护,缺少进取奋斗的精神。

  当然了,不太懂不意味着不懂,不怎么团结也不意味着完全不团结,缺少扩张进取的精神,也不代表完全没有。

  生活在南洋地区的其他族群也也有这个毛病,欧洲人也一样,也喜欢内斗,人类的本质差得并不太多。

  之所以华人群体会被数次屠戮而无法有效反击,还是因为海外华人缺少组织,缺少能够组织大家的组织意识和有效的组织方法。

  所以面对其他地方政权和殖民者团体的时候,就被他们用更加有效或者先进的组织形式打败了。

  而这个状况,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与经济因素。

  宋朝以后,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形式就是国家层面的二级或者三级行政建制,以及更基层的宗族社会,到了明清更是如此。

  所以脱离了国家这一最大的组织之后,外出的海外华人所知晓、接触和实践过的最多的组织形式,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形式。

  尤其是外出主力所在地的两广、福建地区的居民,因为土地兼并剧烈、土地数量少、人口激增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宗族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团体互相争夺生存资源成为常态,贯穿他们的一生。

  所以到了海外,大家还是自然而然的以宗族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来抱团。

  这一组织形式能够团结的人很少,缺少足够的号召力。

  人少,就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更容易爆发内乱,而更不容易团结对抗外辱,很容易被外敌各个击破,组织效率十分低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