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是懂行的,自然是各自议论着。
如果是看落款的话,第一反应都是宋的。
但是老柳却是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老刘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这东西我看过很久了,确实不像是宋乙的,工艺水准只能到明,应该是明的,可能是因为带红,被人留下来,刻了宋款……”
其他人都听明白了。
王青松虽然不懂,但也听懂了大部分。
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个高仿的,但是时代是明代的。
周颖在旁边嘀咕道:“就算是明的那也不得了,汝窑始于唐,北宋时期是汝窑的巅峰时期,南宋开始衰败,大明宣德年才开始重新烧汝窑,但是汝窑的工艺已经失传了,所以做出来和宋的有些区别,清朝也是一样的。”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反正他就当一个故事来听听。
那边在那里小心的讨论着。
三爷不动声色的时不时点点头,说的东西很专业,但是王青松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止是他,还有很多人是同样的。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专业的。
“青松,来看看!”
思绪间,三爷对着他招招手。
其他人见状都看了过来。
王青松顿了一下,自然是走了过去。
看了看几个老头。
除了老刘有些不太情愿,其他人都是好奇的看着,毕竟王青松的事迹都被三爷说过。
当然了,也就当看个乐呵。
做不得真。
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力。
三爷示意了一下垫布上的东西说道:“小心点!”
这东西太贵重了。
就算是明的,那也是大几百万,这种带红的,价格更高。
真要是碎了,还真的说不清楚。
顺便将自己的手电筒和放大镜接了过去。
王青松接过放大镜和手电筒,上去围着东西转了一圈,手轻轻搭了上去,随后愣了一下。
不过没说什么。
轻轻的将东西翻看看了看底部,虽然装模作样,但也是在学习。
至少以后不能一点也不懂。
过了一会,他将东西给放下。
对着旁边等待的人示意了一下,便离开了桌子。
刚刚走,就有人把东西小心的放了回去。
“怎么说?”
三爷和老宋都好奇的看着他。
王青松刚要说话,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了笑呵呵声音!
“这么热闹啊!”
众人见状散开了一个道路。
“杨总”
“杨总……”
众人纷纷打着招呼,显然都认识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对方对着其他人笑着轻轻点了点头。
算是打了个招呼。
不知道是不认识,还是叫不出来名字。
“杨总!”
三爷众人过来,也是笑着打了个招呼。
对方毕竟是主办方。
“宋老、刘老、柳老、房老……”
对着五个专家都纷纷打了个招呼。
杨总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怎么样啊?今天有没有好东西啊?”
而此时服务员又将东西小心的放在了桌子上。
老房作为博物院字画陈列馆的副主任,如果论社会地位的话,五个老头中,他是最高的。
闻言,便开口笑道:“倒是有那么几件,不知道能不能入的了杨总的眼啊!”
“哦~那一会可要好好看看了。”
对方笑呵呵说了一句。
随后笑道:“就不打扰各位的兴致了,我就随便看看。”
说完,看向了桌子上的东西,便笑道:“汝窑?这是哪位带来的?”
“杨总,这是我带来的。”
老刘自然是笑呵呵的站了出来。
听到这话,杨总便笑道:“不介意我看看吧!”
“那肯定的!”
老刘笑呵呵说着,自己带这个东西过来,自然是有目的。
说是交流会,说白了,就是对方发出来的选宝。
如果有中意的,肯定会收了。
等的自然就是这个时刻。
杨总闻言笑呵呵的走了过去,接过旁边人递了过来的东西,在那里仔细的看了看。
……
三爷见状稍微退了一点,来到王青松的身边,低声问道:“你怎么看!”
此时有人过来。
王青松自然是被大家给遗忘了。
听到这话,王青松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三爷,还是别在这里说吧!”
听到这话,三爷心里一惊讶。
这东西他是找不出来毛病,可是给他的感觉却不是很好。
和王青松那种感觉差不多,但是又有区别,而他则是靠着多年的经验总结过来的。
赶忙拉着他来到了一边。
成建飞和周颖见状好奇的也跟了过去。
来到没人的地方。
三爷便着急的问道:“怎么回事?东西不对?没事,放心说,就我们自己人,不会乱说的。”
王青松看了看几个人,轻轻点了点头。
犹豫了一下,最后说道:“这个东西,可能连民国都不是。”
他还是实话实说了。
听到这话,三爷眉头紧皱。
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吧!这水平,绝对是明代的水准了。”
虽然他感觉不对劲,但是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
这也是他感觉不对劲的地方。
王青松摇摇头:“您老也知道,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也是最大的问题。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没人信。
周颖不是很懂,见几人在那里思考,便嘀咕道:“这要是真的,那就是青松你感觉错了,要是假的,那这个作假的水平真高,都能是大师傅了。”
几人闻言都抬头看向了他。
而成建飞则是眉头紧皱。
想到了什么,迟疑了一下问道:“那个……师傅,你有没有想到一个可能?”
老头闻言抬头看了看他。
示意他说。
成建飞见状直接说道:“还记得建国以后,也就是58年,烧制的那一批?”
老头闻言在那里思索着。
成建飞说的,他自然知道。
952年,周先生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在58年烧制出第一批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
而王青松也在那里,好像他在文物商店里,看到过抹起来没感觉的汝窑!
专门卖给老外的那种。
老头想了想,心里有个想法:“你的意思是这东西是当年烧制的那一批?然后用来做旧?”
他虽然自认为有些水平。
但也不会盲目的就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能的。
古玩行,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不会打眼。
就算是博物馆的那些专家也是同样。
仿品上高等级的拍卖会,这种事情不是发生过一次两次了。
只能说,活到老学到老。
成建飞点了点头:“我只是这样想的。”
老头在那里沉思着,过了好一会,这才点了点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看了看那边杨总已经结束了。
便低声说道:“这事情你们别乱说,毕竟这东西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
几人都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自然知道要分场合。
重要是说出来也没人相信啊!
老头见状这才放心,向着人群走去。
三人自然是跟了上去。
王青松抛开了古董的事情好奇的看着那个姓杨的,对着成建飞问道:“成哥,那谁啊!好像附近的人都认识他啊!”
对方的气场很强。
虽然全程都是带着笑容,但是眼神中,能看出来一点。
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听到这话,成建飞开口说道:“我说了你们别乱说,杨总是个三代,具体的不清楚,反正家里很有钱,各行各业都有涉及。
八十年代就是造船和航运起家的,在南方还有两个造船厂。虽然达不到军工厂的规模,但是也不小。”
王青松惊讶了一下。
造船厂?
这可不是普通人能碰的。
而且还是在八十年代。
那还得了。
没有再去问,来到了人群这边。
有时候自己不找事情,但是有人找自己的事情。
就看到杨总在那里四下打量着笑道:“哦,还有这样的奇人啊!我倒是想要见识一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