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第217章:彻底大败!皇帝北逃!华丽表演(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17章:彻底大败!皇帝北逃!华丽表演(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英法联军占领通州之后,休整几日。

  而此时,清廷依旧没有放弃和谈的希望,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再一次去和洋夷谈判,想要阻止洋人攻打京城。

  然而这个时候,额尔金和葛罗,已经几乎关闭了任何谈判的大门。

  清廷提出来的条件,根本无法打动他们了。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他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诱惑,那就是攻破清朝的首都。

  如此一来,他们人生的履历就会增加辉煌的一笔。

  要谈可以,等我们彻底攻破了你们的京城再说。

  不仅是两位公使,就算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也磨刀霍霍。

  所有人都知道,攻破了京城,就意味着发大财。

  所以,这一场谈判额尔金和葛罗甚至都没有出面。

  谈判失败后,清廷惊怒。

  而洋人这边,如同闲庭信步一般,丝毫不畏惧就在不远处的大规模清军,甚至有兴致去打猎。

  于是,有人向僧格林沁提议,扣押英国的谈判代表和高级军官,作为人质,逼迫洋人退兵。

  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

  僧格林沁内心知道不对,也知道这样做不妙,但是如此绝境之下,任何救命稻草也都要抓住。

  于是,他下令动手。

  于是乎,英方的谈判代表,极其外交官,记者,军官等几十人,全部被抓捕。

  历史上被抓的是巴厦礼,而在这个世界,巴厦礼此时在伦敦,但是另外谈判代表,依旧遭遇了这一劫。

  只不过,历史上抓捕洋人是发生在通州沦陷之前,而这一次是发生在通州沦陷之后。

  抓捕了英方几十人后,清廷想要借机逼迫英法联军,再一次走上谈判桌。

  结果,英法联军被彻底激怒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通州之战稍稍激烈了一些,英法联军出现了些许伤亡,所以休整的时间要长一些。

  但是,清廷抓捕了谈判代表之后,英法联军非但没有停战谈判,反而直接选择了开战。

  哪怕军队没有休整好,哪怕天津那边的军队还有很多没有到场。

  通州战场上,英法联军此时只有八千多人。

  但是指挥官还是宣布开战。

  至此,八里桥之战爆发。

  上午七点,英法联军分成东西南三路,对清军八里桥阵地发动了进攻。

  东路雅曼指挥,西路格兰特,南路柯林诺率领法军第二旅担任主攻。

  战意最高指挥官孟托班。

  清军非常勇敢。

  尤其是蒙古骑兵,伴随着一声令下,就如同潮水一般,毫不畏死冲过八里桥,直接冲到了英法联军的阵地。

  但是,他们的弓箭比起祖先已经弱得太多了。

  他们挥舞着长矛,刀剑和英法联军激战。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全面的落后。

  哪怕是白刃战,也根本不是英法联军的对手。这群骑兵甚至直接冲到了联军指挥部,但依旧没用。

  激战一个小时,这部分骑兵,完全溃败。

  真正比较猛的,还是天津新军。

  打成了一场比较像样的阻击战。

  但是,此时的天津新军,战斗力尽管远超蒙古马队,但是接连几次大败之后,血勇之气甚至还不如蒙古骑兵。

  激战了一个小时后,刚刚对英法联军造成了真正的伤亡,但是面对铜墙铁壁一般,层层叠叠压过来的英法联军,荣禄和伯彦率领的天津新军,再一次溃退。

  而后,胜保部溃退。

  胜保受伤,坠马。

  至此,清军只剩下僧格林沁率领的主力。

  英法联军分兵两路,一部分继续攻打八里桥,一部分绕到僧格林沁主力后部,打算前后夹击。

  僧格林沁依旧算是勇敢,没有败退,拼死指挥战斗。

  他的蒙古马队,依旧非常勇敢,源源不断地冲锋。

  英法联军的火炮倾泻,子弹倾泻。

  蒙古马队,成片成片地倒下。

  少部分的蒙古骑兵,冲到英法联军阵前,再一次进行白刃战。

  然后,全部被歼灭。

  尽管稍稍不同,但这一战最终还是重演了历史的结果。

  甚至更加惨烈。

  蒙古马队就这样不断地冲锋,冲锋。

  不断地死,不断地死。

  天津新军溃退之后,就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

  鲜血,尸体,铺满了整个地面。

  大炮的轰鸣,震碎了整个帝国最后的荣光。

  作为清廷最后的擎天玉柱僧格林沁,彻底崩塌。

  整个战役,持续半天!

  六个小时后!

  战役结束!

  清军大面积溃逃,僧格林沁、荣禄、胜保等所有主帅,全部败逃。

  绵延几里的地面上,都是逃亡的清军。

  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战。

  伤亡比最悬殊的一战。

  完整上演。

  在这个世界,清军伤亡超过五千人,而英法联军伤亡不到二百。

  至此,清朝被彻底打断了脊梁骨。

  清军彻底对洋人畏之如鬼,闻风丧胆。

  见到洋人军队,如同见到天兵天将一般。

  …………………………………………

  皇宫之内!

  皇帝此时依旧穿着戎装。

  战场仅仅距离几十里,枪炮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跪在祖宗牌位面前,闭上眼睛。

  列祖列宗保佑!

  列祖列宗保佑!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这个时候,只要能赢得这一战,他真的任何代价都愿意付。

  终于……

  中午时分,枪炮声停止了。

  皇帝睁开双眼,带着惶恐不安朝着外面张望。

  应该,是有结果了吧。

  他变得更加虔诚,跪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直接念出声来。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很快,外面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皇帝安静了下来。

  “皇上……”外面的声音响起。

  皇帝道:“八里桥那边,有结果了?”

  “是!”

  皇帝道:“说吧。”

  外面的太监道:“皇上,咱们败了!”

  皇帝的身体微微一阵摇晃,道:“知道了。”

  然后,他缓缓地朝着乾清宫走去。

  …………………………

  此时,朝堂之上,只来了一大半官员。

  皇帝刚刚进入大殿,满朝文武便哭泣出声。

  此时,下午三点。

  原本乌云密布,闷雷阵阵,仿佛要下倾盆大雨,结果却没有下来。

  一阵大风刮来。

  整个京城,扬起了沙尘暴。

  按说这个时节,沙尘暴已经过去了,此时却沸沸扬扬。

  外面沙尘,如同鬼哭狼嚎。

  尘土笼罩天际,太阳照射而下,无法穿透,如同一团血雾笼罩。

  整个天地,都是混沌,灰暗,如血。

  皇帝内心无比的悲凉,缓缓道:“我大清定鼎天下几百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万民。”

  “朕继位以来,矜矜业业,如履薄冰。”

  “为何要有今日之败?何其不公?”

  群臣继哭泣。

  皇帝沙哑道:“内有国贼,外有洋夷,江山残破,如之奈何?”

  肃顺跪下叩首道:“奴才请皇上北狩承德!”

  杜翰跪下叩首道:“臣请皇上北狩承德。”

  几个军机大臣纷纷跪下,叩首道:“臣请皇上北狩承德。”

  之前,一直阻止皇帝逃跑的惠亲王绵愉、惇亲王奕誴等人,此时再也无言,跪地不起。

  八里桥之战,清廷主力尽出。

  仅仅不到半天,就已经大败,接下来言战,还有什么意义?

  再不跑,皇帝等着被洋人捉住吗?

  洋人大军距离京城,仅仅三十里了。

  最终惠亲王绵愉磕头道:“奴才请皇上北狩承德。”

  最后,所有的官员全部整齐跪下,请求皇帝北狩。

  皇帝稍稍松了一口气,只要有人反对他逃跑,局面就会很难看。

  如今,满朝文武终于统一意见了。

  而这个时候,皇帝还想要矜持一下,慷慨几句。

  什么君王死社稷,什么天子守国门之类。

  前明崇祯皇帝能做,朕难道就做不到吗?

  让皇后和懿贵妃带着大阿哥去承德,朕留下来守京城。

  然后文武百官苦苦哀求,请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大阿哥尚且年幼之类的话。

  最终,皇帝无奈,被迫北狩。

  而且就算北狩,也要把京城的事情布置好,让谁主事,让谁负责和洋人谈判,也要讨论清楚。

  皇帝清了一下嗓子,打算慷慨陈词。

  结果!

  “轰轰轰……”

  从远处,又传来了炮击之声。

  皇帝身体一颤,面色发白,所有的慷慨陈词全部消失了。

  “既如此,朕就依了众卿之意,北狩承德吧!”

  这句话说完后,他身上的力气仿佛消失得干干净净。

  ………………………………

  三希堂内,皇帝开最后的小会。

  “北狩之后,谁留下主持京城大局,并且负责和洋人谈判?”皇帝问道。

  肃顺、杜翰、载垣、端华等人面面相觑。

  唯恐这个差事落在自己头上。

  片刻之后,杜翰道:“皇上,臣举荐恭亲王奕。”

  皇帝目光一缩。

  奕?

  此人已经被皇帝冷藏了好几年了。

  一直以来,奕都被皇帝认为是最大的政治威胁。

  但是现在,这个人已经变成了苏曳。

  肃顺尤其把奕当成死敌,但也知道杜翰的心思。

  和洋人谈判不是好差事,这一次败成这个样子,谈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丧权辱国。

  所以,让奕去谈。

  未来,再借机攻讦他。

  于是,肃顺道:“皇上,奴才也举荐奕。”

  顿时,几个军机大臣统一了意志,全部推举恭亲王奕。

  皇帝道:“召奕入宫。”

  ………………………………

  半个多时辰内。

  奕跪在皇帝的面前,痛哭失声。

  他此时内心是激动不安的,他知道要接的是一个烂差事。

  但是被冷藏了这么多年,若是能复出,哪里计较差事烂不烂?

  而且皇帝走了之后,他奕在京城就是最大的一个。

  当然,这些情绪都不明显,毕竟英法联军要打来了,他更多的也是惶恐,悲痛。

  皇帝忽然问道:“奕,伱对苏曳怎么看?”

  奕微微一愕,这个时候了,还提苏曳?

  顿时,奕斩钉截铁道:“回皇上话,苏曳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皇帝点了点头道:“你要时刻记住,此人和洋夷勾结,实乃国贼,我大清有今日之祸,也有此人之罪。”

  恭亲王奕道:“臣弟明白了。”

  皇帝道:“你留在京城和洋人谈判,成立抚局,尽管放开手去做,去谈。”

  “只要能让洋夷退兵,有些时候只能忍一忍,退一退。”

  “洋人不会占领大清,但是苏曳这等国贼,才是心腹之患。”

  奕叩首道:“臣弟明白了。”

  接下来,两人又商议良久。

  恭亲王奕这才退出宫去。

  ……………………………………

  等到所有人都退走,皇帝再一次来到祖宗牌位面前。

  静寂无声,外面一片漆黑。

  此时,无边无际的悲伤,凄凉,耻辱袭来。

  仿佛要将皇帝彻底淹没。

  大清入关二百余年,哪有一个皇帝如同他这般,仓皇出逃啊?

  奇耻大辱。

  逃跑之后,他该如何面对天下臣民。

  甚至,他脑子里面仿佛浮现了苏曳不屑,鄙夷的笑容。

  丧权辱国。

  丢人现眼。

  终于,皇帝再也忍不住了。

  直接痛哭出声。

  一开始还是矜持的哭泣,很快演变成为嚎啕大哭。

  这仿佛是一个引子一般。

  紧接着,整个皇宫的哭泣声,此起彼伏。

  而皇宫之外,无数的马车,驴车等等,涌入宫内。

  皇宫之内,无数的太监,宫女,开始搬运东西。

  呵斥声。

  痛骂声。

  哭泣声。

  乱成一团。

  凄凉,无助,惶恐笼罩整个皇宫。

  尽管还有几十年,但至少这一刻,就已经有了王朝末日的景象。

  次日天不亮!

  “轰轰轰轰……”几十里之外,再一次传来了炮击之声。

  几乎一夜未眠的皇帝,带着皇后,懿贵妃,莲贵妃、丽妃等等,带着一部分官员,仓皇离开皇宫。

  车队,马队,延绵十几里不止。

  京城百姓透过窗户,透过门缝看着这一切。

  哪怕隔着窗户纸和门板,也仿佛能够感觉到他们的鄙夷。

  就这样,皇帝逃出京城。

  逃往承德!

  ……………………………………

  注:一万二送上,写到这一幕,还是有些百感交集,祝我们祖国一直昌盛富强。

  有月票的恩公,赐我几张可好?谢谢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