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249章 遗作(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49章 遗作(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茅盾先生。”江弦低声给出答复。

  听到这个名字,王淑丽一开始没反应过来,过了三秒,才抬起头来,难以置信的看向江弦,嘴巴张大。

  “这”

  “是茅公遗作,还没有写完,征得韦韬同志同意,我又补充了一部分。”江弦给她解释说,“你看看写的怎么样?”

  “我这就看看。”

  王淑丽极慎重的点点头,坐在椅子上,捏着这篇稿子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篇序文,茅盾写了2千字,江弦补充了3千字,加起来总共洋洋洒洒5千余字。

  内容并不算长,但王淑丽看的非常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抠,读了约莫七八分钟,才看完这篇稿子。

  等她再次抬起头来,眼眶都有点湿热。

  感动。

  这是这篇序文给她最大的感受。

  前半部分,茅盾从“理想”二字出发,对江弦延展回忆,对这篇进行评论。

  后半部分,江弦也从“理想”二字出发,回忆茅盾,讲述他从茅盾那儿听来的教诲,以及这些教诲和《铜钱街》这篇的共通。

  前辈欣赏后辈,后辈回应前辈。

  像是一问一答,一场对话。

  又蕴含着对茅公无尽的思念。

  序结尾的部分,江弦写了他最后一次和茅盾长谈的场景:

  春节前夕,我到茅公寓所,在后院的杨树下,我搀着茅公,他说:“你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你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走出后院,我带走了一个孤寂老人的背影。

  我想,多寂寞啊!

  其实我并不理解他,他在信中写道:“我自知病将不起,我忠心的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他的心里装着祖国的文学事业,他为这个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怎么会感到寂寞呢?

  我才终于理解我书中的主角。我困惑于“李兰德”甘受孤独的摧残,我认为这是痛苦。可他走向了艺术的至境,怎么会痛苦呢?他生命的终极,如枫杨树村夕阳下焚烧的烈焰般绚烂火红。

  前门大街,全聚德总店。

  “您真的不要人帮忙么?”

  “你们到底是要干啥啊?”

  “演话剧!”

  “演话剧你来我们店里干啥?”

  “体验生活,我们不要工钱。”

  梁左和王小平跟全聚德的饭店经理纠缠着。

  经理也是无奈,这俩学生这些天是一直过来打听,想来店里帮忙。

  他哪敢答应啊?

  就这么让他俩进来,那不成私自雇工了么?

  虽说之前有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推算出一个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由此有了个“七上八下”的红线,也就是雇工不能超过8个。

  但是因为这么俩学生,碰红线,太不值当。

  王小平看梁左不顶事儿,推开他过来替他说,“同志,您知道《人到中年》么?”

  “人到中年?”经理点点头,“我知道啊,那不一篇么?”

  “那就是他妈写的。”王小平指了指梁左。

  经理精神一振,瞥了梁左一眼,“哟,真的假的,你可别骗我。”

  “真的,他妈写那的时候,上协和看人家医生做手术来着,也是为了体验生活。”

  王小平说着,又捧起一册《剧本》杂刊,指了指上头的《天下第一楼》,“我们排的就是这出话剧,您知道谁写的么?”

  “谁啊?”

  “江弦!写《棋王》那个江弦!”

  经理把眼睛往杂刊上一杵,一拍大腿,“哟,他啊,我特喜欢他那个《许三观卖血记》。”

  “所以您”

  “得得得,干活就别想了,不过”

  经理话锋一转,出了个没办法的办法,“你俩不就是体验生活么,这样吧,我让你俩在店里随便逛,不撵你俩出去,这样行吧?”

  “太行了!”梁左激动起来。

  王小平啪的鞠了个躬,“您真是个好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