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275章 千军共读《花环》(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75章 千军共读《花环》(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帮会】 【舞女】=中篇《上海往事》”

  “简介:民国时期社会风貌,动人的民国风情。

  乡下少年唐水生来到大上海,被安排在当红舞女小金宝身边服侍。

  小金宝是唐老爷的情妇,一次帮会仇杀过后,小金宝、水生和老爷共同躲到一座孤岛上,一场内弛外张的人性斗争静静上演。

  最终,小金宝出于对爱情和人性的双重绝望,选择自杀身亡。”

  《上海往事》出自毕飞宇笔下。

  毕飞宇是江弦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拿了茅奖的长篇《推拿》。

  他的代表作很多,尤以文笔细腻闻名,看他的文字简直是一种享受。

  此外,他又很擅长写女人,有中国的茨威格之称。

  这篇《上海往事》写的便是一名舞女小金宝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是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就是巩俐主演,斩获戛纳的那一部。

  演完巩俐就和老谋子分手了。

  有一点要说明,张艺谋的这部电影并不是改编自毕飞宇的这篇《上海往事》,而是改编自巴金之子李晓棠的《门规》。

  之所以和电影内容相同,是因为当时毕飞宇来担任将改编成电影的编剧,他又不熟悉写剧本,最后便用的方式把这部电影给写了出来,也就是《上海往事》。

  江弦合上稿件,翻了眼第一页第一行,整齐填写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个名字更受江弦青睐,《上海往事》这个名字就有点泯然众人。

  所以在的一开始,他便对名做了更改。

  至于的内容,是一种回忆的口吻,以老年水生回忆录的方式,讲述着那个血风腥雨的江湖,和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篇是回忆的形式,所以在故事一开头,作者便直接交代了每个人物的结局,在结构中是极少见的处理。

  这天,他正写着,孔罗荪居然找上门来。

  “孔罗荪同志?你怎么来了?”

  江弦把他请进家里,给他倒一杯茶。

  孔罗荪瞥了一眼他屋里的布置,江弦生怕他说出什么“大灾之年”的话,便主动找了个话题:

  “万寿寺的事情怎么样了?”

  “我正是为这个来的。”

  孔罗荪收回视线,喝一口水,给江弦讲了讲这些天和万寿寺那边总政歌舞团接洽的情况。

  筹建委员会这边嘴皮子都快说破了,孔罗荪的腿也快跑断了,虽然有配车,但他年纪大,身体也不好,每天都在为万寿寺的事情东奔西走。

  可是部队那边态度很强硬,坚决不让出驻扎的地方。

  无奈之下,冯文彬同志只好提议,先由市里拨一所房子作过渡。

  他们盯上了东交民巷的国际俱乐部,虽然小了点儿,起码算有个落脚之处。

  孔罗荪刚准备去跑手续,碰到上面某位同志,那位同志听了他的遭遇以后,操着陕西口音给他提了个主意。

  “你说当然不管用了,你让你们委员会里那个江弦委员去给他们说,这件事就妥了”

  江弦一愣,不是因为那位同志的提议,而是因为那位同志的名字。

  “您刚才说谁?”

  “就是x”

  “知道了!知道了!”

  江弦吓了一大跳。

  缓了缓心态,他又好奇问道:

  “为什么让我去?”

  “他也没和我说明白。”孔罗荪这会儿也不太摸不着头脑。

  在他看来,唯一的可能性是《高山下的花环》这部。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本名望很高的军旅,受到广大读者们的喜爱。

  孔罗荪揣测,部队可能会因为这篇给江弦一些面子。

  听他这样说,江弦只好答应下来。

  组织上给孔罗荪配有一辆小轿车,江弦坐上他的车子,和孔罗荪一块儿往万寿寺过去。

  确切的说是万寿寺西院,西院是行宫,地处海淀,在颐和园以南,以往是慈禧的驻跸之地,她老人家游颐和园累了,就在这里歇息歇息、喝喝茶。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