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287章 又练废了一个号(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87章 又练废了一个号(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一届在京城颁奖,后来颁奖仪式固定在了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

  《十月》作为文坛当中不可忽视的重量级杂志,这次颁奖办的是风风光光。

  中作协的书记冯沐,时任文化副部长、中作协副主席的陈荒煤都出席了这次颁奖,可以说给足了《十月》这册杂志面子。

  江弦和蒋子龙一路闲聊,蒋子龙又是长吁短叹:“你小子,凡是颁奖就不能安生的拿一回奖,总得让我们衬托衬托。”

  “这你可不能怪我。”江弦笑呵呵的说。

  《十月》是国内唯一一册集短篇、中篇、长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身的大刊。

  在第一届“《十月》文学奖”获奖篇目当中类别众多。

  《高山下的花环》获得了“中篇”类别的“特别荣誉奖”。

  《天下第一楼》则获得了“剧本”类别的“特别荣誉奖”。

  这也意味着,江弦这回又是连捧两座大奖。

  蒋子龙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在他印象里,好像只要江弦在场的颁奖仪式,他们这些作家总是被他遮掩的黯淡无光。

  去年的全国优秀评选更加夸张,江弦这厮不光对作家们下手,就连编辑们都不放过。

  《十月》的这次颁奖可是下了血本,除了京城,还邀请了不少远在上海的知名作家、评论家以及编辑。

  《收获》的李小林就在此列,一见到江弦,就和他聊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篇。

  “你这个京城人,怎么把上海写的那么有味道?”李小林惊讶说。

  她虽然是成都人,但在上海生活已久,算是半个上海人,可是看了江弦的这篇以后,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在上海真是白活了。

  什么大上海的铁公鸡、味之素还有文章里的那些个老上海话“汽车当中走,马路如虎口”,江弦可以说是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我姐夫就是地道的上海人,之前写过一次老上海的给他,在这方面积累了些经验。”江弦解释说。

  李小林点点头,“你在京城,估计不知道你这篇在南方有多火,就说上海,现在全上海的年轻男人梦中情人都是小金宝,年轻女人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小金宝。”

  “男人对小金宝有所幻想我能理解,女人为什么想成为小金宝?小金宝自己都讨厌自己,怎么还想要成为她?”

  “这不就是年轻嘛,都单纯的跟小阿娇似的。”

  李小林笑着解释,“你把小金宝那么潇洒,活脱脱一个万人迷,一个歌舞皇后,她们当然觉得成为小金宝那样的女人特别好,你啊,就是把这个角色写的太漂亮了。”

  “这真是”

  江弦反应过来以后,无奈的摇摇头。

  《外婆桥》里写的已经很清楚了,小阿娇在结局憧憬着成为下一个小金宝,这是定死了的,女人逃不脱对小金宝光鲜亮丽生活的憧憬,至于其他,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李小林又告诉江弦,81年第6期《收获》的发行量相当不错。

  之前《收获》的发行量一直稳定在二三十万份,81年第6期的发行以后,他们在上个月就已经加印了10万份,按照目前的销售趋势,估计很快就会迎来下一次的加印。

  “徐老先生!”

  李小林拉住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给江弦介绍这人叫徐中玉,从事教育工作,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担任著名文艺理论刊物《文艺理论研究》的副主编,之前还给江弦的《外婆桥》写过一篇文学评论。

  “没想到您也来了。”江弦听过徐中玉的名头,礼貌的问候了一句。

  徐中玉见到他就很开心,“江弦,我这次过来就是为了见见你。”

  “见我?”江弦有些疑惑。

  徐中玉笑呵呵的说,“我知道你对现代派文学很有见解。

  你敢不敢给我们《文艺理论研究》写一篇文学理论,谈谈现在这个争议最大的现代派。”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