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291章 三条意见,条条见血(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91章 三条意见,条条见血(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再长能长的过《许三观卖血记》?”崔道怡轻笑问。

  徐中玉会心一笑。

  他知道崔道怡说的是《许三观卖血记》这篇当初在《人民文学》上破天荒全文发表的事情。

  这事儿当时可是轰动了整个文学界。

  全文发表,一文独刊,放到现在都是独一份。

  这会儿徐中玉听着崔道怡的意思,《人民文学》似乎毫不吝啬于再给江弦这么发表一次。

  更让徐中玉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要知道从进门到现在,崔道怡还没看到江弦的那篇,便对他有这样大的信心!

  这不是盲目信任。

  是这些年里江弦在文坛展露的才华,给了崔道怡这样的信心。

  “崔老师,等我写完再说吧。”江弦打了个马虎眼,没第一时间答应下崔道怡。

  徐中玉一听,《人民文学》这都求着江弦要稿了,连全文刊发的甜头都拿了出来,江弦这小子愣是能忍住不吃。

  “江弦,照我看你这篇文章是可以拿给《人民文学》的。”

  他反而着急起来,劝道:

  “你要知道,此前是《人民文学》开启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这两场文学思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文章本身质量使然,一方面也是因为《人民文学》这部刊物的推波助澜。

  寻根文学的思潮若要兴起,需要倚借《人民文学》这个平台,立起一杆文学大旗,只有这部刊物有这样的力量,这是其他期刊都没有的底蕴。”

  徐中玉苦口婆心,崔道怡却听到了些不寻常的东西。

  “寻根文学?”

  “什么意思?”

  他茫然的看一眼江弦和徐中玉。

  二人对视一眼,都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崔道怡挠了挠头,徐中玉和江弦俩人越是这样,他反而越好奇。

  他拉住俩人胳膊,“江弦、徐老,你们两个就别和我打马虎眼了,什么寻根文学?我怎么没听说过。”

  “就是前些天江弦在一篇文章里提出来的”徐中玉给他解释。

  徐中玉把《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语言!》这篇文章诞生的过程简单给崔道怡讲了一遍,又讲了讲这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寻根文学”这个理论。

  徐中玉作为一名理论大师,哪怕脱稿,也将文章中江弦对“寻根文学”的定义讲的井井有条,甚至江弦听到他讲出了一些衍生的深层次东西。

  “妙啊!”

  崔道怡忍不住拍案击节。

  “文学应该建立在‘文化开掘’之中.是啊,是这样,好一个寻文化的根!”

  崔道怡越说越激动。

  1981年的全国优秀评选活动已经结束了,获奖当中有一些出类拔萃获得一等奖的,像是江弦的《高山下的花环》、路遥的《人生》、汪曾祺的《大淖记事》、林斤澜的《头像》.

  但总得来说,许多评委都认为1981年的获奖作品总体质量逊色于前几届。

  这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学发展并未产生多大进步。

  而如今,这个“寻根文学”的概念,让崔道怡看到了一抹希望,能够给文坛注入活力的希望。

  “你这篇写的就是寻根文学?”他问。

  江弦没有遮掩,“是以这个思路来写的。”

  “江弦,方便拿给我看看么?”崔道怡语气近乎哀求。

  江弦无奈,只好将手稿取出递到他的手上,崔道怡捧着稿子,如饥似渴的坐在沙发上读了起来。

  而就在崔道怡阅读这篇手稿的同时,《中青报》上出现出现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题目叫:

  《‘读者文摘’以大量篇幅宣扬资X阶X思想!》

  文章主要写了三点对《读者文摘》的意见:

  “1.有一篇关于戴高乐的文章,把他写的比d员都好;

  2.有篇文章说尼X松是最差的总统,鉴于他是中X建交的主要人物,此举是在破坏外交;

  3.杂志宣扬了人性化和国外的东西。”

  三条意见,条条见血。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