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295章 茅盾文学奖(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95章 茅盾文学奖(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李陀这个人一向风趣大胆,这会儿忽然提出一个“寻根派”的东西,惹的其他作家全都十分愉悦的笑了起来。

  《十月》杂志副主编郑万隆打趣说:“李陀同志莫不是什么武侠看多了,别人是华山派、衡山派、嵩山派,到你这儿还要弄个寻根派了。”

  “哈哈哈哈。”

  李陀自己尴尬的笑笑,“诸位见笑了。”

  “你们真别说,我看李陀同志的提议就很有意思嘛。”

  王濛这个作家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气息,他这时候站了出来帮忙解释说,“我们既然都是‘寻根’口号的拥趸,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各位都是英雄好汉,搞个‘寻根派’出来,我看未尝不可。”

  王濛的地位摆在那里,他这么一说,几名原本便有些心动的年轻作家便都蠢蠢欲动。

  再者又说,只要作家们往“寻根”的方向耕耘,将来哪怕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寻根派”的作家,也会被自动归类于其中。

  就像卢新华和刘鑫武会被归入“伤痕派”,茹志鹃和高晓声会被归入“反思派”。

  蒋子龙这时候开口:“依我看,你们还是应该先问问‘寻根’这个创造者的意见。”

  “是啊,不知道江弦同志是怎么想的。”作家谌容这个时候也开了口。

  谌容就是梁左他妈,特喜欢抽烟,刚才开个会她抽了有八支烟。

  江弦正静静听着一帮作家们热议,经蒋子龙这么一说,所有作家的目光顿时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顷刻间成为所有人注目的焦点。

  王濛轻笑着问他,“江弦,对这个‘寻根派’你怎么想?”

  江弦顿了顿,反问一句:

  “就一定要分个派系、分个山头?”

  “.”

  他的话让王濛愣了一下。

  其他作家的目光也同时为之一顿。

  是啊。

  文学本就是包容的。

  就一定要分出个派系,将自己标榜为“寻根派”的作家?

  “寻根”原本是为了拓宽文学创作道路,若是将自己关进“寻根”的囚笼里,搞得自己束手束脚,那便是本末倒置了。

  “寻根或者文化寻根,只是我们讨论文学时的一个方面。”

  江弦紧接着说,“我为了写文章方便,暂时用了寻根文学这个词,但是决定文学的因素太多,究其一点,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写作就像给人看病,不光需要听诊器,还需要X光,还需要C和R,需要多种视角和多种方法,看到人的其他剖面和其他层次,多方位地了解社会与人生。

  所以说‘寻根’,在本质上是要作者去寻文化的根,但若是反过来,由文化来寻作者的根,那就贻笑大方了。”

  他这一番话说完,很多作家已经面有愧色。

  这段日子里,他们不断地讨论“寻根”,各自都有些自信,觉得已经摸透了、摸懂了“寻根”。

  可这会儿听了江弦的这番见解,他们或多或少的感到了羞愧,觉得自己好似夏虫一般,无知且自大。

  王濛、蒋子龙这几名作家也微微的点头,认可了江弦的这番话,与此同时,看向他的目光之中又多了几分欣赏。

  这家伙是真懂文学!

  “好了、好了,我也是好为人师的毛病犯了。”江弦见气氛有些怪异,高情商的自嘲一句。

  如此声势浩大的搞个“寻根派”?

  开什么玩笑!

  江弦向来行事风格是:能狂的时候一定狂,但该苟的时候绝对会苟着。

  李陀刚才说要搞一个“寻根派”,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寻根”对于当下来说本就带着离经叛道的意味,要是真跟李陀说的一样,弄这么一个“寻根派”,文坛免不了会爆发一场笔战,到时候他这个“寻根”口号的提出人不得被架在火上烤?

  哪怕今后,别人把他看作“寻根派”的作家,那也是别人的事,他又没承认过。

  这种风头,还是不出为好。

  座谈会开始以后,在场的作家们谈了很多,还谈到了茅公。

  茅盾同志在临终前寄给中作协的信中提到,为了激励文学创作,愿意将25万元稿费用来创办长篇奖项。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