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还和王导聊来着,她觉着《车水马龙》的获奖难度不大。”江弦鼓励说,“拷贝销售量摆在那里,金鸡、百花那么多奖项还不拿到手里一个?”
“.”
朱琳没有回答,杏眸之中带着一丝对将来的期待。
《红高粱》的稿子,虽然张守仁百般推辞,但还是帮江弦进行了批改。
江弦按照他的指点修改了几遍,又自己修改几遍,这才觉得这版初稿满意。
《红高粱》是莫言《红高粱家族》里其中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
在另一时空中,《红高粱》的名气和它的作者莫言等高,甚至还要更胜一筹,毕竟很多人哪怕不知道莫言,也肯定听过那一句魔性的“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这篇是带着魔幻主义色彩的写法,时间叙事很乱,所以和影视上呈现的故事不太相像。
背景是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我”的父亲跟着“我”的爷爷余占鳌奋起抗战。
他抗战,但他并非是个认识到抗战本质的人,他抗战,其实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
《红高粱》的世界里全都是一种土匪式英雄。
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江弦看过朱亚文演的那个电视剧,朱亚文演的余占鳌痴情坚毅,实际上里真正的余占鳌,最英雄也最王八蛋。
他能劫掳走“我”的奶奶戴凤莲在高粱地里发生关系,能为了心爱的女人去杀人放火,也能因为为了留住任副官一致抗日,将犯下错误的亲叔叔余大牙大义灭亲
这个人缺少教育、没有文化、英勇过人却短于智谋。
对待感情也不似《水浒》里的好汉不近女色同时又不能忠贞于爱情。
这样一个缺点遍身的土匪,身上又矛盾地显示出高大的一面,他不是只能欺小凌弱的孬种,他懂得民族大义,懂得放下矛盾一致对外,懂得保家卫国。
另外,江弦也因为一些道听途说的蜚语流言厌憎过《红高粱》这篇。
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这篇有什么美化小日本。
可等他真看过这篇,才发现这说法完全就是断章取义。
不谈作者人品,就单说这篇,绝对展现出了小日本的凶残,写出了那些惹得天怨人怒的罪行。
更何况,这篇还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
每次的影视改编,都会被拿来当做抗日献礼,屁股绝对正确。
江弦将稿子翻看一遍,准备把《红高粱》的手稿给《人民文学》编辑部那边送去。
他刚准备出门,就撞上了导演谢晋。
“这是准备出去?”谢晋跟他打个招呼。
“出去一趟,你怎么来了?”
江弦让开门,把谢晋请进家里。
“这不是来找你喝上一杯‘气死茅台’么?”谢晋哈哈大笑着举起手里的习水大曲,“今天请你畅饮。”
“气死茅台”这个外号如今在国内传的很开,几乎成了习水大曲的新名称。
“你是为《高山下的花环》来的吧。”江弦直接点破。
“哈哈。”谢晋有些尴尬,“看来这些天已经有人找过你了?”
“北影厂、长影厂、西影厂、峨影厂”江弦掰着手指头给谢晋点了一遍,“你们上影厂来的有点迟。”
全国优秀评选,每年不仅是文化界关注的盛世,还颇受电影界关注。
江弦获得过很多次“优秀”的奖项,但是获奖都不属于现实主义题材。
前年他获得第一名以后,几部获奖作品都没有得到改编,各家电影厂从他的几部获奖作品里精挑细选,最后选中了最早获奖的《棋王》,觉得这是知青,勉强能够改编。
今年他的一部《高山下的花环》再次斩获第一,《花环》在题材上完全符合现实主义,所以被电影厂盯上是板上钉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