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307章 皇亭子(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07章 皇亭子(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他和江弦握了下手,道:“报告的事,社里领导班子已经简单的讨论过了,也和市宣传部门通了个气,现在已经敲定下来,决定在市里再组织一场,还请江弦同志你好好准备一下。”

  “放心。”江弦认真的点了点头。

  等他告辞离开以后,吴克鲁又看了一遍《理解万岁》的稿子。

  听到几名编辑正在讨论着新焦点。

  “你们看看这篇稿子。”

  吴克鲁把这篇稿子拍到桌上,脸上混合着一种夹杂着激动与感动的奇怪脸色。

  “是个新焦点,相互传阅着看下。”

  “我看看。”

  一名女编辑接过来,瞧了眼标题《理解万岁!》。

  “哟,这题目起的。”

  等女编辑看完这篇报告,已经是热泪盈眶。

  这份报告很快在办公室传阅起来,每个看完的人都忍不住感叹,这篇报告文笔朴实、情感深切,作者这思想觉悟真是高耸入云,写的非常真诚。

  “怎么样?”吴克鲁期待着编辑们的反应。

  “好啊,特别好,这报告绝对能引起很多同志的共鸣!”

  吴克鲁作为这篇报告的推荐者,此刻听到同仁们赞赏《理解万岁》,马上生出一种当了伯乐的爽感,一种与有荣焉的滋味。

  要不是他这么有眼光,他们新华社怎么会拿到一篇这么好的报告!

  “这是江弦同志的手笔!”他又抛出一个大卫星。

  “什么?江弦!”

  编辑们马上叽叽喳喳起来。

  “我还以为是一名军营里的干部写的!”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种感觉。”

  “亲赴前线,还记录下这么多战士们的喜怒哀乐,江弦同志了不起啊。”

  “怎么不是呢。”

  新华社这边马上准备起《理解万岁》这篇报告文学的出版事宜。

  不过单纯这么一篇稿子就有点短,出版出来就太薄。

  吴克鲁给江弦提出个主意,他们新华社可以请几名文学评论家来给这篇报告文学写评论,届时打包成一本报告文学集来出版。

  江弦没什么异议,直接答应下来,这样的出版方式在文学界非常常见,像是《高山下的花环》出版的时候,也附带了冯沐和刘白羽两位同志的评论,这能让作品更加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能让书摸起来显得更厚实一点。????任伟东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道:“附上文学评论是挺好,但是.”

  但是!

  江弦心里忽觉不妙,果然,任伟东马上提出:“能不能麻烦江弦同志你再把这篇《理解万岁》扩展扩展,再多写一些?”

  “您能不能具体说说?”

  “这是我的一个期愿,也是我那天和陈荒煤同志聊这篇报告时,共同产生的一个想法。

  当然了,这绝对不是我们新华社对你的要求。

  这份稿子现在就能出版,但我认为如果在一册单行本里,附加内容超过了正文本身,就会给读者带来比较负面的阅读体验。

  所以我想,能不能再把‘理解万岁’拓展拓展,让主题再再.”

  “再升华升华?”

  任伟东还在想着词儿,江弦就顺着他的话音给他说了出来。

  “没错,升华!就是升华!”任伟东拍了下手,“你看,你现在这篇稿子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前线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介绍战士们的喜怒哀乐,那在此基础上,能不能再升华出第三个部分、第四个部分”

  咝。

  江弦那叫一个无语,新华社这是变着法的给他加大工作量啊。

  不过仔细想想,任伟东说的也有道理。

  要是他自己买一本书,结果发现其中有一半多都是正文以外的内容,恐怕也会忍不住大骂这个作者赚黑心钱、不当人。

  “.”

  他看着任伟东期待的眼光,叹一口气。

  《理解万岁》一开始就只是为了燕大的那场报告而创作,江弦也没想到会有机会将这篇文章出版,既然要出版,那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不管从什么角度讲,他都有责任得将这篇文章完善好,达到一个可出版的水平。

  “行吧,那我再试着补充点内容进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