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 第341章 江弦是哪个山头的?(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41章 江弦是哪个山头的?(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选择了交白卷。

  我全都不选。

  这正是江弦对惜春派和偏左派的试探做出的回答。

  我要走一条更新的文学道路。

  作为如今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江弦有底气这样去说这样的话。

  以前他什么都不是,只能唯命是从,研究大佬们的话和观点,被裹挟着写作。

  但现在。

  该你们来听我的了。

  当然,江弦从来不是愣头青。

  作为重生者,他太清楚,搬一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观点过来,只会让人觉得大放厥词、天方夜谭,最后水土不服的死掉。

  就像王莽在汉朝搞XX主义。

  这能行得通么?

  当然行不通。

  因为这些观点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

  不过江弦所说的这个文学马车的比喻,其实正是80年代的一个著名比喻。

  在另一时空,80年代的文坛,基于这个比喻,爆发了一场思考:

  “文学是否应该重回本身?”

  “是否应该抛弃大众审美、抛弃社会和政治、抛弃那些深奥的哲学,让文字回归本质。”

  所以这个观点是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

  而江弦只是让这个比喻从他的口中说了出来。

  在惜春派和偏左派的面前,阐述一种新的文学主张:

  “重回本身!”

  而这样的主张,很快就得到了在场很多作家的认可。

  不是哪个作家都喜欢给自己分个山头。

  大部分的理念之争,只是外界一些舆论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争论,简而化之把他们分成了两个派系。

  或许人家本身并不这样去归类自己。

  就像是姚雪垠。

  在外界人的口中,一向认为姚雪垠是“偏左派”。

  包括看《李自成》,也能从中体会到一些偏左的感觉。

  但是晚年姚雪垠曾经对人说过,他哪个也不是。

  借用丁凌的说法,他是“独立大队”。

  所以一听到江弦提出要走一条“独立大队”的道路,姚雪垠马上认可了他的观点。

  对啊,文学应该重回本身!

  还有江弦的“老情人”刘鑫武老师。

  刘鑫武作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自然也被视作惜春派代表作家。

  但实际上,刘鑫武也并不赞同自己是惜春派这样的说法。

  此刻,听了江弦的观点以后,也是忍不住频频点头。

  除了他们二位。

  在场的作家们,这一秒或是颔首思考,或是交头接耳,或是会心一笑,或是绷紧脸颊。

  贺井之这位的偏左派话事人,这一刻明显有些不悦。

  光未然就看乐子心态,还挺高兴。

  在这回茅盾文学奖评选,无形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两派较量。

  但就结果来看,占据上风的“偏左派”牢牢掌握着这次茅奖评选的话语权。

  从这次获奖的之中就能看出来。

  这些获奖相比于“惜春派”,更偏向于“偏左派”。

  其中江弦的《芙蓉镇》虽然有着惜春色彩,但总体还是掺杂了“左”的痕迹。

  深层次解读的话,茅奖给《芙蓉镇》而不给《许三观卖血记》和其他,可以看做这是偏左派对江弦的一次拉拢和敲打。

  然而江弦的掀牌桌是没人能想到的。

  他在全国各地的作家面前这么一秀肌肉。

  有多少作家会支持他的新文学主张?

  惜春派本就形势吃紧,自然无所谓。

  但占据上风的偏左派,这回可是在江弦身上吃了个哑巴亏。

  “好一个重回文学本质,哈哈。”

  看着贺井之吃瘪,这些日子始终心情有些压抑的光未然,忽觉今天真是天气晴朗,好不痛快。

  这一天,茅奖授奖仪式作为文坛盛事,将被《文艺报》《文汇报》《光明X报》《中青报》这些个国内知名媒体报道出去。

  而江弦的这条比喻,也会随着这些报告,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文坛的新观念、新声音。

  在不远的未来,一批新一代的文学力量。

  冯唐、路内、曹寇、苗炜、阿丁、阿乙.

  这些中间代的作家将深受他“重回本身”的启发。

  几十年后,成长为中国文坛的主流和中坚力量。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