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史册> 第171集(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71集(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中国,大约直到清朝末年,都曾经用佛兰德作为这个国家的称呼。另一个常见的英语俗称

  “Dc”,用于称呼荷兰的主要族群,也就是尼德兰人(荷兰人)(ederlders)中的日耳曼族群,但也可以指他们(ederlders)整体。

  这个单字由德意志(Desc)这个单字分化出来,最早来自拉丁语:eodscs,本义为

  “部落的”或

  “人民的”,是日耳曼民族(ers)的称呼之一。荷兰与德国同属于日耳曼民族,有共同祖先,在16世纪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因此分化为两个民族,德意志人(Desc)或日耳曼人(er)成为德国人专有称呼。

  在英语传统中,称呼荷兰人为Dc仍然被保持下来,但对于荷兰人来说,称呼他们为尼德兰人(ederlders)是较为正式的用法。

  尼德兰在明朝末年开始与中国交往,最早中国人称之为红毛鬼、米粟果、红毛番,也称为荷兰、波斯胡、红夷、红彝,《明史》中,称为和兰、阿南,《清史稿》同样称和兰。

  在《海录》称为荷囒,又有贺兰、荷南等称呼,在1794年,乾隆皇帝下旨改称荷兰,作为官方称呼。

  同治2年签署之《中荷天津条约暨另款》与光绪27年《辛丑和约》,皆称荷兰为大和,因此大和、和国可视为晚清官方对荷兰之正式译名。

  《海国图志》称此地区为尼达兰,此国为荷兰。汉语中,称呼为荷兰、和兰、贺兰、阿兰陀、荷兰陀等,皆源自于荷兰语:olld、西班牙语:oldés(卡斯蒂利亚)或葡萄牙语:olld。

  日文汉字译为

  “和蘭”。因为历史因素,汉语将荷兰(olld)这个非正式名称承袭下来,作为尼德兰(ederld)这个国家的正式称呼。

  在中文中,往往不区分ederld、olld及Dc,笼统地译为荷兰。

  这种译法极为通行,但在某些时候,这种译法可能会造成混淆:例如荷兰地区(olld),与尼德兰(ederld)这个国家,在中文里一律译为荷兰;居住在荷兰地区的荷兰人(ollders),日耳曼族裔荷兰人(Dc),与这个国家的居民尼德兰人(ederlders),在中文里同译为荷兰人;法国占领时期的荷兰王国(Kdoofolld),与尼德兰王国(Kdoofeeerlds),经常都统一译为荷兰王国。

  在这种时候,需要回顾原文,以及经由上下文来分辨,才能确定它的内容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