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s同一时间,酒店二楼的一间茶室。张元翎跟双旦大学另一位院士沈重行正在接待几位从京城来的数学院院士。
虽然说这次承办单位是临海交大。但双旦大学毕竟也在临海,所以双旦大学这些教授也算是半个地主。
而且沈重行本就是科大毕业,两人都是临海数学中心的首席教授,平日里也跟华科院有许多合作,客人们来了自然要接待一番。
大家寒暄了几句后,张元翎也问出了跟杨远程同样的问题。
“对了,问个事情。今年燕北大学那个乔喻的报告是怎么回事?是他的会议论文还没报批吗?我还没看到官网出命题跟摘要。”
其实前段时间他就已经打听过了,不过负责这事的工作人员说是这不是今年会议学术委员会的决定,而是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的。
这就让挺困惑了。
不止是以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哪怕是出现了,到了今天已经开始报到的时候,报告内容也应该挂到官网上去了。
张元翎关注这个问题其实也跟乔喻有些关系。之前乔喻临时提交的项目是他审核的。
虽然他的本意并不是要直接驳回乔喻这个项目。甚至做好了下午在充分论证之后,通过这个项目的打算。
但谁能知道乔喻听到他提出了点缺点就直接撤回了。说实话,这操作是张元翎完全没想到的。
如果是根本没打算通过的话,当时就不应该大张旗鼓的报上来。
总之整件事情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不过张元翎也没放在心上,毕竟大家都挺忙的。
能成为数学院院士必然是都做出过贡献的。比如张元翎目前来说最大的成就是对仿射型Weyl群证明了卢斯蒂格关于双边胞腔的基环的猜想。
这个看上去很像是生物学的命题其实是个纯粹的数学命题。
比如仿射型Weyl群,是Weyl群的一个扩展,增加了平移对称。
双边胞腔理论是跟基环猜想指数学家乔治·卢斯蒂格提出的理论跟猜想。
前者是研究ecke代数及其相关表示的一种工具。它将元素划分为特定的双边等价类,用于揭示了代数的深层结构。
后者则涉及双边胞腔的组合结构和相应基环的特性。
这类猜想没有出现在千禧年难题上,也不像黎曼猜想、孪生素数猜想那么知名,非数学专业的人大概也很难弄懂是什么意思。
最近张元翎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仿射B型Weyl群。
因为B型Weyl群描述的是奇数维正交李代数以及相关代数群的对称性,而且跟型不同,还包括了反射跟平移的堆成,所以反映出了更复杂的根系结构。
这样导致B型的胞腔数量和关系比型复杂得多,排列、结构和基环的定义自然也更为复杂。
这也导致研究的难度更大,复杂性更高,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想要完整解决基环问题的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元翎率领的团队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最近又恰好有了一些小突破。虽然还没完全解决,但也足够在顶刊上发表一些论文了。
所以关于乔喻的事情,张元翎也没那个精力去深究。没办法,这类数学前沿问题,需要跟审稿人做一些深层次的沟通。
尤其是涉及到论文完美无瑕,需要许多工作要做。而且这种团队解决的问题,也有些内部问题需要处理……
总之挺耗费精力的。
不过今天正好大家聚到一起了,张元翎正好就问了一句。
“这个事啊……那个……理事会没通知你吗?”潘悦洞随口问了句。
好吧,其实他参加了在秋斋的那次会议,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怎么说呢……会议结束后,袁正心来了一句“这个事情大家先不要外传。”所以也没人通知这边……
至于袁老是怎么想的,其他人其实心里也清楚。无非是对于一些事情心里有些不痛快。
但袁老的面子终究是要给的。毕竟袁老先后创办了几个数学中心,对华夏数学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而且其实真要说起来,袁老跟双旦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当年临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就是袁老亲自揭牌。这家研究院又跟双旦大学关系匪浅。
只能说很多事情,的确是亲疏有别。
张元翎听了潘悦洞这句话也品出了些味道,下意识的看了眼身边的沈教授,两人对视了一眼后,张元翎笑了笑,说道:“还真没有,可能是忘了吧?”
潘悦洞点了点头,说道:“哦,有可能。毕竟也快年底了,大家工作都挺忙的。情况是这样的乔喻做报告的论文是《间隔为6的素数无限性证明》。
这篇论文用到了他最新研究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内容。但这篇论文大概要明天会在官网上正式发表。
考虑到这一情况,所以理事会决定等明天正式发表之后,这边再把报告的摘要上网,以免给参会的专家们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显然今天招待的人里只有张元翎跟沈重行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其他人完全没有惊讶的表情,毕竟已经惊讶过了。
人不会因为同一件事情惊讶两次。
但落到张元翎耳中,就不只是惊讶了。他当然知道乔喻那个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当初的项目书就是他审核的。
而且他也没怠慢,虽然提交审核书的乔喻才十六岁,但他审核的很仔细。
没人会去小看一个十六岁就能解决几何朗兰兹猜想这类问题,哪怕只是挑出一个错误,然后给出解决方案的数学生。
更别提这项贡献还让乔喻直接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做了报告。
但也正如他在会议上说的那样,乔喻的这个想法的确是有可取之处。描绘的前景也很让人心动。
可真想要完成这个命题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没有充足的数学依据,这让他觉得距离给出公理化的定义还比较远。
真的,张元翎可以说在审核乔喻的项目书时是没有什么太多私心的。毕竟他也做好了袁正心如果坚持觉得这个课题重要且有搞头,就顺势赞同的准备。
最多也就是觉得乔喻实在太年轻了些,袁正心跟田言真太着急了些。
当时乔喻主动选择撤回,还让张元翎高看了那个孩子一眼。
但谁能想到八月到现在不过两个多月的功夫,这个项目就已经出了成果,相关的论文不但上了,依据这个框架甚至还把素数间隔上界推到到了6!
这就显得很尴尬了。
本来只是一年一度很普通的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闹这么一出,就显得好像有点故意针对乔喻的意思,把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给毙了!
好吧,就算澄清了他没什么故意针对的想法,但起码也说明他的眼光似乎不够好。
这就是理工学科的项目评审跟人文社会学科各种项目评选的不同之处了。
前者能不能做出成绩,是有定论的。成功跟失败的分隔很明显,有没有应用价值从成果就能直接体现出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