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此时只觉得可惜。
如果他早知道学校会让他直接转到一班,当时就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了。
原因很简单,刚刚已经收获到了那道想刀他的目光,已经爽到了,再上台去分享已经收获不了太多情绪价值。
好在乔喻有一点好,那就是讲信用。
答应的事情,哪怕亏了,只要问题不是出在对方身上,他还是愿意履行的。
于是在教室里热烈的掌声中,乔喻迈着稳健的步子,走上了老师让出的讲台。
怯场?
不存在的……
乔喻打小就有颗强大的心脏,具体表现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就是性格特征能在所谓人跟e人之间根据不同情况自由切换。
安静、沉默跟开朗、活泼……只要钱给到位,完全可以根据金主的需求进行适配。
当目光跟坐在窗边的那个不善的眼神再次相撞,乔喻笑了。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没有情绪价值。
能近距离看一个同龄人无能狂怒,其实也挺有成就感的。
不是恶趣味,单纯就是——暗爽。
“其实我做阅读理解之类的题目,主要就是换位思考。当然,这里的换位并不是带代入作者的视角去思考那些问题,这也是许多同学会犯的误区,去纠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些文章。
应试答题需要代入的其实出题老师的角度,这其实跟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差不多。不管是考论语又或者四书五经,切题的时候,要结合当朝最大那位的思路去考虑,才能拿到高分成为状元。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一篇文章,作者才是最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的那位。作者能有出题老师更懂吗?不可能的!只要你是考生,就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命题者才是最懂这篇文章的人。
我们的阅读理解也差不多,看到一篇文章,你首先要想的是,出题老师为什么会选这篇文章?他出题的意图是什么?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往往隐藏在题目的关键字中。我举个例子……”
……
坐在第一排靠窗位置的徐哲看向乔喻的目光一直饱含敌意。
可惜的是,他不知道乔喻并没有把他当成敌人,只把他当成一个顽皮的孩子。
在乔喻看来,成年跟未成年从来不该根据年纪来划分。所有还没脱离父母的羽翼,得在父母庇护下才能生存的家伙,都是小屁孩,哪怕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也是如此。
他虽然才十五岁,但已经能够独立养家糊口,甚至可以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任,这帮小屁孩叫他声叔叔都不为过。
如果不是那些已经看上他才华的老板们,得知他还未成年,怕因为雇佣童工,惹上麻烦,说不定他也已经跟学校签了那份《自愿放弃中考承诺书》了。
法律的底线将数学的火种留了下来,一切都安排得刚刚好。
于是下午的校长办公室里,另一份不一样的协议摆在了乔喻面前,说起来也是他人生中第一份协议。
坐在他对面的则是校长,他身边的则是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