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姓家奴!> 第三十七章开小会(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七章开小会(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纪昙一封檄文把李如愿形容成了董卓王莽一般,又把桓琰说成了救世主。

  随后,整个建邺都流转开来。

  李如愿看过檄文之后却笑道:“这篇檄文颇有当年陈琳的文才。”

  随后更是派人射去书信,同意了跟桓琰在十日后约战的请求。

  没错,桓琰靠着一封战书打嘴仗,又往后拖了半个月的时间。

  “如此瞻前顾后,好谋无断,这桓琰不过是又一个袁本初罢了。不足虑尔...”

  此时,李如愿已经重新回到了建邺,将自己的都督节堂放在了太仆寺,距离台城和东府都很近。

  大堂上,众人闻言也都面露轻松之色,刘绛依旧处在隐在众人之中,站在毛襄和李峻身后。

  一言不发,继续当个小透明。

  军议上除了备战之外,就是要各部继续加强戒备,不要掉以轻心之类的。

  散会之后,刘绛照例要跟着众人一起退场,却被李如愿点名留下,参加接下来的议事。

  刘绛管这个叫小会,一般来说,这个小会才是真正做决议的和商量对策的时候。

  参会的一共就六七人。

  长史郑昭文,参军夏侯曾,记室李煦,折冲将军毛襄,荡寇将军袁凤举,牙门将军李峻,驻守在石头城的韩崇也是有资格开小会的,但他不在这。现在刘绛也算是初步被吸纳进了核心圈子。

  长史郑昭文道:“新林和张公州上联军依旧还有十万众,其中兵马最多的沈穆之、谢盎、杨孝钦、萧恪这四人,各拥众万余,沈穆之是皇帝心腹,轻易不得动摇,其余三人这些时日我送了许多书信过去,但这些人始终没有表态......”

  李煦道:“没有表态,也是一种表态,都在观望罢了。若我军能胜齐王,则一切都可迎刃而解。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沈穆之...此人坐拥万余精兵,一旦发难我军就要腹背受敌了。”

  这些天,不管是李如愿还是李煦,包括夏侯曾,郑昭文这些心腹谋士,每次军议或者公开说话都是联军不足为据。

  但有时候这些话只是他们用来安定人心,壮大己方声势的,而不是真的就不用担心。

  实际上李峻和毛襄两人属下的合计八百骑兵随时都处在战备状态,一旦沈穆之有动作两人就会立即率骑兵奔赴秦淮北岸。

  左孝成也把营垒修的非常坚固,这都代表了重视。

  最重要的是,众人现在还不清楚沈穆之的转变。甚至因为他派系关系,都没有特意去写书信联络...

  想到这里刘绛突然觉得这些聪明人可能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派系是存在的。

  但人同样是趋利避害的,沈穆之这个打工人现在不会物伤其类吗?要知道孙珍战死所有人都在隔岸观火?

  他的立场,就这么坚定吗?

  话到嘴边,刘绛还是没说,都是聪明人...应该不用他提醒吧?

  果然,下一刻就有人想到了这点。

  “沈穆之虽然是陛下亲信,但经过孙珍覆灭之后,也未必会一门心思与我军为敌吧?”

  李峻出言道。

  “阿耶不如修书一封,许诺台城出降以后,他仍然可以担任本官,镇守南阳。并且以他为雍州刺史。”

  南楚的雍州自然不是关中,而是治所在宛城的南阳郡。此前沈穆之就一直驻防在宛城,抵御关中和中原的北赵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