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破城的时候,百姓们是战战兢兢的等待残酷的破城之后的待遇,他们只能从心里面哀求,浩劫能快一点过去了。
作为吴国都城,都陷入如此的危难之后。
吴国百姓此时此刻,对吴国的归属心,已经降到了零点之下,一个连都城都庇护不了的朝堂,是很难得民心之支持的。
不过随后两日,明军虽然破城,但是其实也并没有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只是要求所有人不得出门而已,没有那些的如狼似虎的兵卒推开大门冲杀进来,烧杀抢掠的景象出现。
这对建业城的吴国百姓而言,算是一个好消息。
同样,多少也让他们对明国有几分认识,窥一斑而知全豹,有些事情,单单是听说,他们自然就会先入为主,但是眼见为实,看到的和听到的不一样,始终是让他们对这件事情产生的疑窦。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明军的纪律之森严,乃是当今诸侯第一。
因为有纪律支持之下,目前对建业城,并没有造成很多无畏的伤亡,不过大战之中的牵连一些,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可大战之后,明军哪怕巡逻至门口,都不会轻易入门,因为每一个军都有军法处宪兵在督促,但凡是上了战场的儿郎,都有一股兽性,而纪律严明就对明军的兽性最大的约束。
这些年来,牧景让黄忠亲自督查军法司,就是为了在军队之中,养成这种约束,军队于他而言,就是一柄刀,这柄刀不能伤了自己,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刀鞘,军法司就是这个刀鞘。
这样以来,不仅仅让吴国百姓松了一口气,其实对明军而言,也是一件好事,最少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城中的人身上。
他们可以全身心的准备撤退的事情。
“粮草凑足了吗?”
甘宁倒是没想到谈判这么顺利,拿不下孙坚,如果把孙策拿下来了,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吴国少了一个杰出的继承人,往后的杀伤力减弱大半。
“城中各个粮草都搜刮掉了,不过我们带不了这么多,为了顺利突围,能维持一个月的粮草,足够我们的杀出去了!”
诸葛亮轻声的说道。
“我已经让景武司通过别的渠道,把我的军令送去了江乘,命令江乘留守的两营主力,驾驶战船,于长江口接应我们,出了长江口就安全了,以我们战船的战斗力,是可以轻松的突围出去了,到时候兵分两路,一路走柴桑,一路走海岸,一方面可以的转移他们的视线,一方面也可以分散我们的危险!”
甘宁道:“退兵之路,危险重重,谁也不能保证,能顺利撤出去,以防万一,给我们自己留一条后路,大王耗费了无数心血,打造了我们两只水师战斗力,不能全折在这里了!”
“嗯!”
诸葛亮点头。
“去准备吧!”甘宁摆摆手,对众校尉说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我们回家的时候!”
“诺!”
众将领命。
………………
内城。
两日下来的安宁,却并没有能让孙坚有半分的放松,他依旧站在城头上,俯视城外,随时准备这血战一场。
“大王,城外传来消息,他们和谈了!”
黄盖身上包裹六七处的伤痕,血水都在渗透之中,但是依旧手握武器,坚定的守在了孙坚的身边,战役一日不结束,他是不可能下去养伤的。
虽然内城已经被困的水泄不通的,基本上和外面断绝的任何关系,但是谈判成功之后,明军放松了一些的界限,允许两边互通一些消息。
毕竟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对于吴国而言,只有孙文台亲自承认的和谈条款,才算是的真正的和谈,不然到时候孙策翻脸不认人,再在内部演绎出好戏来了,把他革的一干二净,他也没办法代表的吴国,说到底,他只是一个随时可以放弃的继承人。
而大王,才是吴国正统的领导人。
“和谈了?”
孙坚有些心疼,他知道孙策是一个骄傲的人,岂能这么容易认输,如果今天被困在内城的不是他孙坚,不管是谁,哪怕是配上整个吴国朝堂,孙策都会杀一个血流成河,绝不会认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