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们啊,别看这个东西在西域,他们都用来观赏,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陈应指着棉衣道:“这个东西不仅御寒,而且在棉衣外面披上甲胄,还扛揍!”
在后世的抗日神剧里,棉被浇上水可以挡子弹,事实上这是胡扯。有人专门做过试验,如果棉被要挡子弹,需要七层甚至以上。加上水的重量,根本就不是人可以扛动的。当然,挡子弹有点夸张,挡箭矢却不成问题,而且还可以挡刀子的劈砍。
只是有一定程度的防御能力,关键是棉花不像羽绒,难以获得。大规模养殖家禽,在这个缺乏卫生和医疗条件的时代,很容易引发瘟疫,陈应也认为散养的风险,可远比集中饲养要小很多。
可是棉花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陈应望着苏定方笑道:“你试试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好不好呢?”
苏定方道:“试试就试试!”
说着,他就脱下铠甲,脱下衣服。光着膀子穿上棉衣。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陈应并没有把棉花纺成线织成棉布,造作这些衣服的面料,以细麻布为主。细麻布有点一好,有点粗燥。当然,对于苏定方来说,稍有不适,根本就不算什么。
苏定方穿上棉衣以后,感受寒风似乎一下子消失了。
他心里想着,就这东西居然也……可以?
郭孝恪紧张的问道:“效果……怎么样?”
苏定方没有回答。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穿过棉衣的人而言,棉衣确实是与众不同,首先它的重量要比羽绒自然要重,而且不透风。即使是一斤半装的棉衣,在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里,寒风一样吹不透(老程在新疆的时候,有过切身体会)。
浑身上下暖洋洋的,苏定方挥动的拳脚,试试会不会束缚着身体。结果影响是有,不过不大,不影响拿刀劈砍,也不影响马上动作。
在苏定方上下腾挪的时候,郭孝恪也把自己脱得赤条条的,反正都是大老爷们,谁也不会笑话谁。他穿上棉衣的瞬间,脸上浮现一抹怪异的神色。
御寒效果实在是太好了!
“很暖和!”郭孝恪笑着。
陈应又拿着一个帽子,递到郭孝恪的手里:“试试这个!”
这个帽子与大唐的普通帽子不同,四四方方,带着护耳和护脸,其实这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火车头帽子。
罗士信非常奇怪,这个东西居然比羽绒服还好?
事实上,这只是罗士信的错觉。
哪怕陈应的羽绒服不够成熟,御寒效果也比棉衣要好。不过羽绒服有一个先天性的劣势,有一股异味无法除去,陈应试过高温蒸煮,不过效果不大。陈应毕竟不是在后世生产这种羽绒服的,所以不了解行业内幕。
况且,棉衣比羽绒的重量要重。
陈应望着苏定方道:“准备好,试试棉衣的第二项功能!”
“什么功能?”
“扛揍啊!”
说着陈应用力一拳击向苏定方,然而,苏定方微丝不动。
罗士信一看笑道:“我来!”
“砰……”的一拳下去,苏定方倒飞一丈开外,半天没有爬起来。
罗士信歪着脑袋道:“不扛揍啊!”
陈应差点没有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谁像你这么禽兽啊,力大无穷。恐怕放眼天下,比罗士信力大的人找不出二十个。
众骁骑军将士和众越骑军将士每人领两件棉衣,一件一斤半重,一件三斤重,还有被褥、帽子,当下迫不及待的将士们换装棉衣之后,大呼暖和。
……
西海西畔,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能否从农耕区获得额外的补给可谓生死攸关,不管是硬抢还是通过互市获得,总之一定要获取,否则整个族群的处境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吐蕃人重点光顾的地方,就是甘、肃、河、沙、瓜、凉州、还有巴蜀方向的岷州以及剑南道。唐朝与吐蕃的战争,事实上从武德初,一直到唐亡,一直与吐蕃人进行着长期作战。
在历史上,自高宗李治上位以后,唐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因为雪原上实在太冷,而且物资匮乏,他们不抢唐朝,就没有办法生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