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盛唐血刃> 第十五章玄武门前血迹未干(为盟主加更一)(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五章玄武门前血迹未干(为盟主加更一)(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所以,一些没有田地和家人的士兵,一听说要裁撤部队,顿时吓得茫然无措。

  陈应其实早有准备,陈应曾混迹国内大型论坛,就明朝灭亡真正的原因,展开激烈的讨论。网友对明朝灭亡提出了“天灾论”,“人祸论”,还有什么“东林党误国论”、“汉奸卖国论”……等等各种言论遍天飞。

  但是陈应却认同黄仁宇的观点,黄仁宇就认为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破产,而财政破产的原因,在于明初国策大幅度退步,没让政府挑起更多责任,而只指望乡间自理,由此也没能获得一个强有力的财税机器,外忧内患,还有天灾,这才亡了国。

  明朝,亡于粗疏。

  明朝国策,亲民官不得滋扰乡间,甚至出县城都不允许。也就是说县城之下,几乎处理无政府组织的状态,全部由乡绅和地方宗族自治。

  前世之事不忘后事之师。

  大唐历史上的灭亡原因,真正是藩镇之祸害吗?

  当然,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不严是事实,事实上更严重的危机时,朝廷从始至终,没有对地方进行详细的把控。

  世族门阀可以免税,但是朝廷却要税收来维持国家运营。可是当财政出现危机之后,大唐在唐玄宗时期,已经没有土地和财力养活关中的二十余万府兵了。

  在这个情况下,唐玄宗却把主意打到关外那些归化的胡人身上,因为胡人全民皆兵,不需要训练,不需要粮秣,每打一次战,给一次结算功赏,形成了雇佣军性质,于是大唐由盛转衰。

  陈应坚持认为,大唐应该增加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像当初他在灵州做的试点一样,设立保制制度,让朝廷可以直接管理地方保甲。

  用退役的老卒充当甚至甲长、保长或镇长。

  平时联保,负责乡里治安。一旦需要可以快速形成军事动员力量。

  这些老卒虽然体能不支持剧烈运动,但是他们作战经验丰富,更为难得是他们对大唐无比挚爱。

  陈应计划推行保甲制度,在县以入,以十户设甲长,十甲设保长,十保设镇长。

  普通士兵退役可以担任甲长,享受五十亩田的职田。

  伙长和队正级别的军官,可以充任保长。享受一百亩职田的待遇,并且享受朝廷从九品下阶陪戎校尉的待遇。

  镇长需要旅率或校尉级别的退役军官充任,分发两百亩职田,享受朝廷正九品仁勇校尉的待遇。

  对于设立保甲制度的州县,同样以边州为先。关外为先。以一个县四千户为例,这就需要四百个甲长,四十个保长,四百镇长。

  如果采取正副配合搭配,那么就可以足足安排七八百名退役士兵。

  望着陈应下发下去的退伍制条例,尉迟恭兴奋的道:“若是裁撤三万老弱,就需要上百个县安置(也有下县,不足四千户)。有这么多县吗?”

  陈应哈哈大笑道:“安西都护府辖下十九州,一百五十余县,足以安置。而且,所在的保甲,本大将军可以承诺,甲长最次可以获得三间主房四间厢房,以及全部所有丁口的田亩,保长可以获得四间主房五间厢房,镇长可以获得五间主房,六间厢房的宅院!”

  冯立哈哈大笑道:“搞得末将都想退伍了!”

  陈应郑重的道:“本次裁撤,本着以自愿为原则,自愿退伍,同级别可以优先安置,若是不退伍,日后开展高强度练兵,每旬考核一次,一个月之内,三旬考核,全部末位,就必须强制退伍!”

  薛万彻沉吟道:“技不如人,谁也怨不得别人了!”

  陈应此时也在变相向外移民,毕竟十二卫大军几乎九成都关中人,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赴任,势必拖家带口,三万老卒就是三万户百姓,十数万人,不知不觉就迁徙出去了。

  ……

  长安城淮安王府。一群李家宗室子弟围着李神通骂骂咧咧的道:“照房玄龄的方略,咱们宗室,全都要削减爵位俸禄。”

  另外一名宗室子弟也道:“再怎么说,咱们也是陛下的骨肉至亲,哪有自家人,算计自家人的道理?”

  义安郡王李孝常满脸冷笑道:“赵郡王肯定没事!”

  李神通一脸郁结。

  “赵王是咱们宗室之中,战功最高的,他怎会被削减爵位?”

  李孝常信誓旦旦的道:“坐在显德殿里的那位当今天子,可从来不是一个念亲情的角色,你怎知道,赵郡王就能躲过这一遭?大家别忘了,玄武门前,血迹未干啊!”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