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席卷天下> 第225章:未雨绸缪?(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25章:未雨绸缪?(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
  

  走在官道之上,宫陶先生对看什么都是看得津津有味,他对汉部那种近乎是偏执的追求次序感到不解,对看着像是自由民一身戎装手持兵器站在田埂边上监督奴隶干活却是若有所思。

  汉部的村落都是统一规划建设,房屋可不是这一栋那一座,基本上就是划定街区和单元,看过去就是一排排间隔着。

  都是穷怕了的人了,谁都有被饿惨了的时候,每一个房屋前面的庭院基本都是会栽种一些什么,大抵还是以蔬菜为主。

  宫陶先生比较注意的是,汉部的每一个村庄必然会存在一道篱笆墙,街道两旁也是会栽种各种果树。

  【应该是青壮大多被抽调,民间生产被迫投入更多的奴隶。】宫陶先生观察了许久,脑中思考着:【看情况,奴隶劳作的时候并没有偷懒,看自由民虽然武装监督,可看着更趋于悠闲。是阶级待遇明示带来的效果?】

  要是说阶级,东晋小~朝~廷的阶级才叫作分明,他们有九品中正制,有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或庶民),难道不是等级森严?

  宫陶先生不解就在于一样是阶级制度看着森严,可汉部为什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晋国却是隐藏不住暮气和垂死挣扎的景象。

  或许不是不解,包括宫陶先生在内,察觉出九品中正制弊端的人绝对存在,只是他们是利益既得者,察觉弊端也没有可能破坏自己的利益,至于堵住下层人士上进之路会导致什么情况,大抵是一种鸵鸟心理。

  一阵孩童的嬉闹之声将看似在观察其实在走神的宫陶先生唤醒,他视线翼过去看到的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孩童分成两边,一个个身上套着看去很肿胖的什么东西,脑袋上亦是套着好像竹篓一般的护具,手里持着木刀、木枪、盾牌互相冲撞。

  孩子大多是九岁到十二岁,由年纪大一些的孩子站在前面,实打实地用盾牌和身躯碰撞。后面是一些年纪轻一些的孩子拿木质的兵器在挥砍和捅,阵阵的“砰砰”之声显得比较闷。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宫陶先生问那个看去斯斯文文的文士:“打架?”

  汉部压根就没有多少文士,鸿儒馆看着斯斯文文的人可能就是长久被培养出来的假把式,脑子里的知识也就是速成,被教育该干些什么。

  陈台失笑道:“做游戏罢了。”

  宫陶先生怔怔地说:“贵部能够变成如今这般,不是没有道理。”

  东晋小~朝~廷那边的孩子做游戏有许多种,就是不会有这种看着无比凶狠地拼斗,那真的是在尽全力进行碰撞,木质武器力道上一点都不留,以至于能够听到那些孩童被打疼了发出痛嚎,亦是有孩童哭出声。

  “《孟子.告子下》有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台理所当然地说:“我部从无到有,时刻面临族灭人亡的境地,哪能不尚武。”

  宫陶先生在接下来的很久没有再说话。

  读书人知道很多的道理,当然包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可是很多时候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东晋那边有非常多的人在为国家奔走,他们无比期盼国家能够振作,完成北伐光复中原,可小~朝~廷大环境足以令人窒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