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射击方阵虽然给骑兵带来了大麻烦,却没有终结他们在战场上的重要地位。
光是步兵的军队几乎必然会遭遇毁灭。
在三十年战争的后期,骑兵在一支军队中的比例不降反升,有时候骑兵:步兵比例能达到1:1,例如威茨托克会战。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快速机动的需要,也有可能是随着步兵中火枪手比例的升高,长矛兵比例的减少,骑兵的冲击变得更有威胁性。
可见在指挥官们的心中,即使进入了热兵器时代,骑兵仍然十分重要。
两排横队也不单纯是纪律性的产物,有一个反例:1813年战役中拿破仑命令法军将三排横队改成两派,他的军队此前经历了大规模的老兵减员,纪律性和英军比起如何我不确定,和去年的法军比起来可谓是差了。
但拿破仑还是这么做了。
排成横队冲击的骑兵也不是普鲁士或者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独创,在奥尔斯塔特战后骑兵的横队冲锋也依然存在。
三十年战争中,不同种类的骑兵使用的枪械是不尽相同的,而不同国家的分类体系也是不尽相同的,当时也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来标准生产枪械。
而从巴尔干,东欧和中欧参与战争的非正规骑兵又携带着五花八门的兵器。
当时的胸甲骑兵装备着轮燧手枪,射程大约是25米。
理论上骑兵需要左转九十度用右手向敌军开火,以免枪声惊吓马匹,但实际上骑兵们出于各种考虑还是会径自骑马上前射击,任凭火药在马耳旁炸响。
火绳枪骑兵还装备着射程更远的骑兵火绳枪,由于装备总体而言较前者轻,他们会在胸甲骑兵身后列阵,有时也会上前射击并在胸甲骑兵身后重组。
总体而言,骑兵们确实使用了回旋射击的战术。
有时骑兵单位会集体上前,一排排轮流射击后回转。
有时骑兵单位会站在略远的地方,由单排上前射击后归队。
也有以列为单位进行的回旋射击。
比起直接冲击,这种战术的缺点是对敌人的士气打击不明显,暴露在步兵优势火力下的骑兵可能也会遭遇损失,骑兵在旋转的过程中,有可能遭遇敌军骑兵的冲击而崩溃。
但是,它确实能给敌军造成有效杀伤,而如果敌军动摇,骑兵们就会使用冷兵器发动冲锋。
拿破仑战争中的骑兵同样使用枪械。
某些军队,例如奥地利军队,会将一部分骑兵分散开来,布置在主力前方以资掩护,当然,不同军队的骑兵散兵布置方式也是不同的。
法军骑兵常常遭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喜欢在防御战中静止地向敌军齐射,然后被击溃。
如果这种战术是鸡肋,为何法军多年频繁地使用它。
游牧部落的骑射手骑射战术的战斗力其实经常被高估。
首先,游牧部落的骑射手装备普遍较差,铁器严重缺乏,盔甲、刀枪都要比定居民族的要差,只有弓箭的制作水平较高。
其次,游牧部落往往纪律性差,互不统属,各路部落首领挂靠在某一可汗的旗下,有油水可以捞大家一块上,碰到硬骨头,打了败仗,反正几匹马轮换逃得快,谁想断后送死,大家精神上支持。
建奴铁骑就是这样,他们只能打顺风局,在遇到宝军之前,他们就没有遭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挑战。
所以最近两年的一系列失败,终于在宁远城一战大爆发,让建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输了个彻底。
但是聪古伦格格并没有绝望,觉得还有挽回的余地。
八旗兵胜则躁进,败则涂地。
和纪律严明的正规骑兵作战其实基本上都是会失败的。
自己人之间经常为了一群牛羊或者战利品或者一块草场打起来,内讧频繁,很容易被敌人收买。
游牧部落战术的精髓在于机动性和突然性。
对着敌人防御薄弱的后方大肆杀掠破坏敌人后勤供应,不断骚扰敌人翼侧,乘敌人懈怠不注意的时候发起突然进攻。
骑射一般都是轻骑到敌人阵前大约二三十米的地方射箭,再远的地方射箭杀伤力有限。
理论上百步穿杨是可行的,但是能够做到的人百里挑一,而且射了几箭以后人就累的不行了。
罗马和帕提亚的战争中,一开始罗马人没有见识过这种战术,克拉苏惨败全军覆没。
等到罗马人对于骑射战术熟悉以后,很快就摸索出了克制的办法,组建了轻步兵,使用弓箭和标枪,在军团重步兵的掩护下保持队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