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750 朱由校让韦宝读奏本】(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750 朱由校让韦宝读奏本】(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说是这么说,但韦宝一点把握都没有,只是让杨雪和熊欣儿二女宽心罢了。

  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倒是对韦宝很有信心,同声安慰杨雪和熊欣儿,都说总裁答应了的事情,肯定会尽力做到的。

  “多谢总裁。”熊欣儿善解人意的看着韦宝。

  韦宝微微一笑,握了握熊欣儿白嫩的小手,“烦心。”

  熊欣儿粉脸一红,这是韦宝第一回这样握她的手。

  韦宝本来也想碰一碰杨雪,但是杨雪比熊欣儿稍微冷淡一些,而且韦宝与杨雪认识的时间也没有与熊欣儿认识的久,再加上想到自己不一定能救出她们俩的爹,有点负疚感,就没有碰杨雪。

  当晚,韦宝睡的很沉,的确是累了。

  而这个晚上,东林党的大臣们却都睡不好觉了,尤其是东林党当中的铁杆大臣,他们都被各种各样的方式通知,让他们明日一大清早去宫门外‘闹事’,闹着见皇帝,闹着陈述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

  虽然很疲惫,但韦宝还是于次日清早起来了,支撑着去上早朝。

  与韦宝设想的一样,早朝的确很热闹,上百东林党铁杆大臣不停的大声疾呼要见皇帝。

  阉党大臣们见东林党被抓了好些人,仍然斗志不减,不由的忧心的议论纷纷。

  魏忠贤之所以一直不敢过分的将东林党往死里打,也正因为此,一个存活了很久的团体,已经树大根深了,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地方,都有很强大的势力,没有那么容易低头的,打压的越厉害,反弹的就越强烈。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加上宫外还有好些国子监和翰林院的生员声援咱们,陛下一定会有所耳闻的,我们今天一定要见到陛下!否则我们不走!”东林党大臣,内阁次辅朱延禧大人这次的态度很坚决。

  **的言官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言官大部分人的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

  他们可以自由弹劾任何一位要员而不受惩处。

  可以认为明代的言官制度代表了一定程度的****,而且不可否认拥有这样的****和话语权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但是明代的政治恰恰很混乱,党派纷争,言官会有自己的党派,为了某个党派利益而弹劾实际上对国家有利的官员,而有些会为了弹劾而弹劾。

  从而实际上造成对国家的不利。

  所以一个阶层掌握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什么样的一种影响。

  如果说这种话语权是归于有知识的精英分子,那么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发展。

  一个拥有良性机制的国家,他的话语权权重应该是怎么分配。

  媒体、民众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的政治的混乱,到底多大程度上与言官制度有关。

  **政治的混乱,原因是多方面作用造成的,言官制度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韦宝目前还说不好,但可以明确的是言官制度是造成**政治混乱,人浮于事,党同伐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韦宝觉得言官制度本身还是不错的,只需要稍作修改,比如说禁止风闻奏事。

  弹劾,提议,都必须给出证据来论证。

  有理有据弹劾有奖(晋升,资历等),风闻奏事无凭无据受罚。

  但韦宝现在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韦宝并不想把**的问题都揽上身,而且凭他目前的力量,他也没有资格揽上身。

  **的法律规定是,只要被言官弹劾,首先立即要写辞职报告,然后在家里带着,听候调查审讯。

  如果被弹劾的官员罪状属实,自然是准备接受处罚。

  如果最后证明此官员的确是清白的,皇帝就下旨慰留。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言官是不受任何处罚的。

  所以,言官风闻奏事,杀伤力很大,要是存心整你,就算到时候要不了你的命,也能让你体面、尊严、意气、朋友、亲人尽失,不死也得脱层皮。

  奏折一上,皇帝不留中的话,就得上疏自辩,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死也得脱层皮。

  即便魏忠贤此时已经权倾天下,一言九鼎,面对一帮言官集体发难,依然很麻烦。

  李鸿章对这些有个很准确的见解,他说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

  后世的民间历史讨论中,有一个广泛的误解就是言官代表正面的、清廉的进步力量,皇权代表**封建专制势力,他们之间的斗争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民主与独裁的关系。

  这是长期受话本杂剧熏陶出来的好人坏人二元史观,非常片面。

  事实上御史、言官这种岗位,其设置初衷就是“监察百僚”,是皇权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产物。

  历代的谏议大夫、御史中丞、都察院都御史等职位在组织关系上都是和宰相、中书、内阁平行,而直接对皇权负责的。

  所谓风闻奏事、弹劾官员就是行使这种权力的手段。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