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bsp;&bsp;&bsp;&bsp;络绎不绝的难民穿过田野,迈过篱笆,源源不绝从西北方来,往东南方而去,被他们踩在脚下的,是尚未耕作的农田。
&bsp;&bsp;&bsp;&bsp;张良看着难民惊惧的眼神,蹒跚的脚步,失魂落魄的背影,眉头拧在一起。
&bsp;&bsp;&bsp;&bsp;这是来自三川京、索一带的难民,过去也是属于韩国的土地,居民亦以韩人为主,秦楚两军对峙于汜水之上,虽然尚无大战,但斥候骑队交战不休,波及到周边百里百姓的生计。
&bsp;&bsp;&bsp;&bsp;“他们舍近求远,不去新郑,而继续往南走,是因为彼辈知道,新郑迟早也要变成战场啊……”
&bsp;&bsp;&bsp;&bsp;这是郑韩之人的智慧,也是张良祖国的现状,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过去六百年里极少安宁。
&bsp;&bsp;&bsp;&bsp;春秋时,齐、楚、晋、秦四个大国就纷纷以郑国为争夺对象,郑国始终陷于大国争霸的泥潭中。
&bsp;&bsp;&bsp;&bsp;张良曾熟读典籍,知道在春秋时代,大约发生了300次战争。其中,波及郑国的就有近百次,平均三年就有一场。当然,郑国一般是作为被暴打的对象出现的。
&bsp;&bsp;&bsp;&bsp;晋方图伯,进取中原,楚亦浸强,北伐不已,陈、蔡、郑、许适当其冲,郑之要害,尤在所先,中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国。故郑者,晋、楚必争之地也。
&bsp;&bsp;&bsp;&bsp;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邲之战,基本都是在郑国境内打的,正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每次打完仗,郑国都要许多年才能缓过来。
&bsp;&bsp;&bsp;&bsp;郑人当年就曾哭诉过:“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底告。“作为小国,为求生存不得不首鼠两端,唯强是从,朝秦暮楚,世人说郑人“贪利若鹜,弃信如土”,确实是他们的无奈。
&bsp;&bsp;&bsp;&bsp;唯有如此,方能庇民。
&bsp;&bsp;&bsp;&bsp;韩灭了郑,迁都新郑,却好似继承了郑国身上的诅咒。百余年里,韩国依然作为小国,夹在列强之中,为求生拼尽全力。魏强依魏,赵强联赵,齐楚强与之交好,到了秦国强盛的年代,韩国又是秦连横阵营的常客,无他,韩国距秦最近,若不从秦,秦军旦夕至矣。
&bsp;&bsp;&bsp;&bsp;靠着这种没有原则的依附和讨好,韩国才偶尔有几年太平日子……
&bsp;&bsp;&bsp;&bsp;而每逢没有战争的时期,新郑人也会抓紧机会,享受生活。
&bsp;&bsp;&bsp;&bsp;溱与洧,方涣涣兮。
&bsp;&bsp;&bsp;&bsp;车队继续往前,洧水潺潺流淌,新郑近了。
&bsp;&bsp;&bsp;&bsp;张良对这条河无比熟悉,每逢初春,春水涌流,新郑城里的年轻人都会三五成群,出城往洧水而来。每个人都穿着崭新的春服,打扮得精精神神,因为洧水之会,是不论贵庶,都能参加的相亲大会。
&bsp;&bsp;&bsp;&bsp;士与女,方秉蕳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bsp;&bsp;&bsp;&bsp;张良与他弟弟,出身名门,祖先五世相韩,又长相俊朗,而张良更貌若女子,举止优雅,当年可是整个新郑城贵女们梦寐以求的俏郎君。众人正青春年少,幕色而知少艾,女子们抛送勺药示爱的不计其数。
&bsp;&bsp;&bsp;&bsp;而郑地民风奔放,常有男女以歌舞之声相和相邀,幕天席地即时交欢,洧之外,洵訏于且乐,张良也曾左拥右抱,周旋花丛之中,其中妙处,自不必多言。
&bsp;&bsp;&bsp;&bsp;只可惜年少放浪,一去不复返了。那些曾与自己亲近过的女子,张良甚至不知她们现在可还活着……
&bsp;&bsp;&bsp;&bsp;曾经清澈的洧水也变得浑浊,王贲军与楚军在此地交过战,尸体堆满河流,变得污秽恶臭不堪,甚至还引发了瘟疫,张良来到新郑,组织人手,好容易才清理干净。
&bsp;&bsp;&bsp;&bsp;而去岁,楚军撤离时如同过境的蝗虫,吃光了新郑的存粮,城内米石千钱。张良能看到,不少人此刻正在洧水里淘着鱼虾,遥遥望见有一支队伍过来,第一反应是拔腿是跑。
&bsp;&bsp;&bsp;&bsp;惊慌失措,好似被惊散的鸥燕,因为不知来者是楚军、秦军,还是盗匪,即便城池就在旁边,也不能带给他们安全感。
&bsp;&bsp;&bsp;&bsp;但也有没跑的,一个妇人试图接近车队,却被侍从们拦了下来,妇人却认出了张良,垫着脚呼喊道:
&bsp;&bsp;&bsp;&bsp;“是子房君子么?“
&bsp;&bsp;&bsp;&bsp;快二十年没听过的称呼响起,让张良一愣,令侍从们将妇人带过来。
&bsp;&bsp;&bsp;&bsp;妇人荆钗布裙,手脚湿漉,一手牵着个七八岁的垂髻孩童,一手拎着个簸箕,显然是方才在水中淘鱼虾的,此刻见真是张良,有些手足无措,捋着头发,但它们干枯打结,早如乱麻,越捋越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