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宇听到这里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开国大将许大将就是和尚!”
萧鹏摇头道:“许大将尽管绰号叫做‘许和尚’,但是他还真的没当过和尚,小的时候他家贫穷,就送许大将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来到了少林寺学习武术,但是学过少林武功和少林和尚是两回事。许大将这个‘和尚’的说法最早是因为别人骂他才这么说的,你如果当许大将面叫他和尚他能直接揍你信不?都是以讹传讹。不过另外一位开国上将贺炳炎那倒不折不扣是个道士,你查一下那段历史,会发现有不少人都是道士出身投身革命的。”
杨猛好奇问道:“这是为什么?”
萧鹏乐了:“《封神演义》看过吧?战争一打起来,一大群修道之人出山,这就是道教。它们自从创立以来就有四大基础:爱国、护民、敬祖、礼神。是世界上所有宗教里为数不多的把‘爱国’放在首位的宗教。而佛教讲究的是‘不争’,平时与世无争潜心修佛,讲究各种戒律,你让他们像五台山那些和尚那样站出来反抗?那毕竟还是少数。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做,你都不能说他们是错,遵守戒律的是坚守本心,一心向佛,而那些破戒保卫家园的也是为了拯救更多的劳苦大众。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关键看人自己的选择。这个问题就不能深究了。”
(老杨在此郑重声明,这段内容没有任何挑起宗教争端的意思,老杨自己就是佛教徒,有皈依证的那种,进寺庙不花钱的那种。这只是就事论事。。。。)
杨猛继续问道:“那另外那个什么C-T-LOO是干什么的?”
萧鹏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卖国贼!”
“啥?”杨猛和潘佩宇听后都愣了。
萧鹏给出了一个数字:“五十万件!”说完后自己解释道:“从他手里倒腾出去的华夏国宝,超过五十万件!流失海外的古董有一半都是出自他手。”
这下杨猛和潘佩宇一起吸了口凉气。五十万件?那是什么概念?
萧鹏看着两人表情,就给他们讲述了一下关于卢芹斋的故事。
卢芹斋并不是本名,他原来叫做卢焕文,后来改名‘芹斋’,这个名字来自于宋代诗人林光朝的《芹斋诗》。
这卢芹斋的故事充分的说明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什么意思。
他小时候父母双亡,被送到一个大户人家张家当仆人,他的工作就是照顾张家二少爷,而这个张家二少爷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国民政府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当时张静江法国担任商务参赞的时候,带着卢焕文去了法国,在那边成立了‘通运’公司,专门出售华夏特产,什么丝绸、茶叶、地毯、瓷器、漆器等,然后为孙国父提供资金支持。革命成功之后,张静江回国。而卢焕文也跟张静江分道扬镳-----他改名卢芹斋,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开始自己的文物贩子生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