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成祥沉默半响,道:“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我食朝廷之禄已有10余年,虽不敢说有大功于朝廷,但也算是兢兢业业,克守为臣之节,何况朝廷也未曾负我,一但背清投靠华东**,岂不为腻臣了吗!为终身之辱”。
常清德道:“东翁所言虽然有理,但如今这世道却是行不通的,自古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又道是‘大丈夫相识而动,驱吉避凶者方为君子’,何况朝廷这数十年来,虽不算是倒行逆施、严刑暴政,但却是不思进取、万马齐喑、丧权辱国,实在是气数己尽,此刻弃清而投靠华东**,并非是背国之臣,而是弃暗投明,何况东翁不为自己,也当为家小子孙着想啊,因此请东翁千万不可自误啊。”
卢成祥又沉呤了一会,才道:“也罢,也罢,大势所趋,非人可以逆也,好吧,就劳你再去一趟,和海外华人把事情说清楚。”
常清德赶忙道:“是,学生明天就去。”
卢成祥点了点头,道:“辛苦先生了。”
于是就在第2天,常清德又赶到营地,再次和朱南圳会面,说明卢成祥愿意投靠华东**,而朱南圳也对卢成祥的决议表示了赞成,并且对卢成祥的下一步行动做出指示,现在庐州府可以先给巡抚衙门发一份公文,仍然还是推托之言,看巡抚衙门的反应再说,如果清廷没有裁撤或是抓捕卢成祥,那么卢成祥仍然还在庐州府任职,暂时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等到裁撤或是抓捕决议下达之后,再做处理。
这个决定到是正中卢成祥的下怀,虽然他已经决定投靠华东**,但从心里来说还希望能够保持这种骑墙状态,维持左右逢源,一直到局面明朗化。朱南圳的这个指示,正好可以让卢成祥暂时维持这种状态。至少在华东**这边是可以的。当然,有了朱南圳的承诺,卢成祥的底气也足了,于是在回复巡抚衙门的公文中,卢成祥表示庐州府受灾严重,损失巨大,现在只能拒守庐州府城,而无力驱逐海外华人,请巡抚出兵,扫寇平贼。其实这是反将了巡抚衙门一军,看巡抚有没有出兵的能力,反正按清廷的规则,只要守住府城,责任就不大。
而在营地这边,朱南圳送走了常清德之后,回到了办公的帐蓬,正坐在帐蓬里办公的谢涛见他回来,立刻递给他一份电报,道:“你看看这个。”
朱南圳道:“又是什么消息?” 接过来一看,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道:“上海那边要派记者团来我们营地采访?这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啊。”
谢涛道:“对,还有罗将军也要过来视查,并且要求我们这次面对视查、采访不要做官样文章,也不搞什么欢迎活动、庆祝活动之类,营地的运行保持正常状态就行了。”
朱南圳皱了皱眉,道:“那不是要进一步的刺激清廷吗?昨天老常来了之后,我就说现在清廷己经反应过来了,恐怕是要对我们进行阻挠了。在这个时候还要大肆宣传,这不是要进一步刺激清廷,说不定清廷会挺而走险的。早听我的建议,低调一点不好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