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山一觉睡到大天亮,听到刷刷的扫地声,他知道起晚了,听到敲门声,他赶快去开门,妙青端来热的洗脸水,这才想起多日没有洗脸,晚上都是和衣而睡。早饭也端来了,是一大碗稀粥,太稀了,正好在碗里、照了一下镜子,呵!胡子太长了。他就问妙青:小师父,有没有剪刀啊?,胡子该剪一剪了。妙青说:你先吃吧,我去拿。说完她就走了。老何心想:还是剪了再吃吧!留着镜子,还可以照一照。妙青拿来了剪刀,剪了胡子,在碗里一照,精神多了。喝完粥,叫上妙青,牵着马、带上草料袋,就到吴家看草料,草料是现成的,苞谷正在磨。老何看他们正在准备,他又交代了一遍,磨好后用盐水泡。离开老吴家,把今天马要吃的料也带了回来。从吴家回来,老何叫妙青去收拾,其他东西不用带,冬天天冷,把衣服都穿到身上,剩下几件单衣,用布包了、放草料袋里。带床薄被,墊在马背上。
这次来了白云庵,不知还有没有第二次,老何没有其他事儿,就去找师太话别,他走到院子里,见到妙惠,对她说:来一次不容易,去看看师太,好回去回复妙常师父。庙惠就领着老何到师太房里,见了面,师太说:我一晚上没睡着,啊,观音阁,真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来了,这可救了我们。老何说:今天早上的稀饭稀了一点,我看没有几粒米,我还对着碗照镜子呢,现在有钱买米了,还是稠一点吧。妙惠说:其实不少,那是化缘回来的饭,回锅熬的粥,所以不稠,中午就好了,煮干饭,午后我们出家人不食,中午饭吃饱就行了。老何说:人家有的庙,午后也食。妙惠说:佛门有宗有派,各宗又所不同,比如小乘那一派,他们还吃荤呢,因为在水边,或在草原,只有鱼和肉,咋办?信众吃啥,出家人就吃啥。除了那些地方,还是要按戒律。
老何对师太说:苦了一两年,现在好了,要吃饱,钱不够,我夏天再来一趟。师太连忙说:够了,够了。妙惠叹了一口气,她说:哎,到时有难处,又要给你们添麻烦,到时给你们写信。老何说:写贵州靖县陈家沟观音阁收就行了。
提起妙青,老何说:还是个小伢呢她为什么这么小就遁入空门?。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理由。他感慨地说:才十二、三岁呢!妙惠马上说:十三了老何叹息一声说道:哎呀,这么小就出家了,就怕路上有人说,我拐卖人口呢。妙惠说:出家可不分老小,前朝有个皇帝,都老了,他想出家,大家都反对,最后他还是遁入空门,我们妙青…她看妙青在院子里,就叫她:妙青妙青进来后,妙惠拉着她的手说:我们妙青和佛门有缘,她生下来就病歪歪的,一直到十岁,那年我们到她们那里去做佛事,妙青一见妙云,病就好了,走的时候,就哭闹着,要跟妙云走,我们走了,她又病了,隔了一年,我们又去,又和去年一样,病好了,一定要跟妙云来白云庵出家。家里也没办法,就遂了她的心愿。来这里两年了,就是身子弱一点,哦,悟姓高呢!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师父,他说吴家送东西来了。妙惠忙问:来了几个人?拿了什么东西?师父说:来了一个男施主,押了两挑担子,下面放的米,上面是供品。妙惠忙出去,到了前院,见是妙青的舅舅,忙上前去招呼:张施主来了。张施主双手合十,他把礼帽拿下,欠了一下身子说:今天家里有事儿,他们来不了了,叫我送来,香纸烛和一百斤米。妙惠叫跟在后面的挑夫,把东西送到后院厢房去。他对张施主说:请到师太那里喝茶妙青听说家里送供品来了,就想回避。师太见她想走,就叫住她说:妳明天就要走了,既然家里来了人,还是应该见一见。
张先生进了门,师太要起来,妙青忙去搀扶,她颤巍巍挪了一步,颤抖着说:来了张先生忙向前走了两步说:师太不要起来,不要起来。他就过去,扶着师太坐下。师太坐下后,就来介绍何先生,她说:这是贵州那边来的何先生老何连忙补充:何青山妙惠就来介绍张先生,她说:这是妙青的舅舅,张先生。张先生连忙补充:张德铭他抱拳说:幸会幸会,何先生在哪里高就啊?何青山说:种地张先生说:不像,不像。老何说:种地可没有像不像的张先生说:贵州远呢,特地来白云庵烧香拜佛?老何说:白云庵不大,但名声大,庙不在小,有仙则灵呢,进了山门,见到十多岁的妙青师父,着实吃了一惊,有这么小的师父,自愿皈依佛门,出家修行,真还没有听说过,可见这白云庵,香火兴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