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王敦,现在又提起齐王。
是要把王敦类比做齐王?
这个话茬,王生可不敢接。
既然不能说话,那只能是闭嘴沉默了。
王生不说话,那皇帝只好继续说了。
“朕要你来,便是要你想一想,现在的局面该如何处理。”
现在的局面?
王生低头沉思,说道:“这益州的事情,恐怕与齐王也是有脱不开的关系的,与其让事情萎靡下去,不如陛下早些决断。”
早些决断?
司马遹眉头一皱。
“爱卿的意思是,要朕出兵许昌?”
“不错。”
“只是师出无由,朕不可能无缘无故便对许昌出兵罢?”
在这个时候,行军打仗,都是要有一个由头的。
这叫做师出有名。
在这个时代,师出有名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明显就是没有对许昌出兵的理由。
皇帝没有由头,王生却是可以将这个由头想出来。
“陛下可以有练兵为由。”
练兵?
“此话如何说?”
说是练兵,其实就和后世的军事演习一般。
“这个练兵,也非常简单,便是陛下称要练兵,便派精锐士卒前去,齐王在颍川,自然生疑,若是他不敢起势,那陛下便顺势占据颍川,然后再慢慢找出齐王,而要找出齐王的踪迹,也非常容易,这齐王与颍川士族联手,只需要抓几个世家领袖,稍稍‘晓之以理’,或者说直接收买,恐怕这齐王的踪迹便马上暴露出来了,届时陛下的精锐士卒出手,齐王之危解矣。”
“那若是齐王起势呢?”皇帝司马遹在后面问道。
“这也非常好解决。”
王生轻轻一笑,再说道:“齐王起势,那陛下便有了攻伐许昌的由头,这不是陛下想要找的师出有名吗?”
“妙,妙啊!”
在这个时候,皇帝司马遹差点都要拍手称快了。
王生的这一招,都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了。
之前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
益州的问题,魏郡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许昌的问题,只要将齐王这个祸首解决了,其他地方的祸患,就会是无根之火,顷刻间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朕的心腹大患,便可以解决了。”
“哈哈哈!”
司马遹直接大笑两声。
而在殿中,大内官不禁开始佩服起王生来了。
果然是广元侯,就是有办法。
前面陛下还是十分愤怒,广元侯只是说了几句话,便让陛下的心情好转起来了。
若是自己也有广元侯的本事,那恐怕也是大权在握了。
想着想着,大内官的哈喇子都差点流出来了。
司马遹的笑声也只是笑了一会儿而已。
齐王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是王敦的事情,可还没解决。
这个王敦,就像是一根刺一般,扎在他心窝里面了。
这益州会乱,其中固然有许昌的齐王的因素,但是这直接因素,却是因为这个王敦。
“大内官。”
“啊?奴婢在。”
大内官方才在神游九天,现在被皇帝司马遹突然叫了一声,这魂都被叫回来了。
“去将中书侍郎叫过来。”
中书侍郎?
叫王敦?
王生看着皇帝司马遹的这个架势,便知道他可能是要对王敦下手了。
“陛下,还是先等一下罢。”
“先回来。”
王生这句话一说,司马遹也将大内官招了回来。
“爱卿此言何意?”
司马遹眉头微皱,一脸狐疑的看着王生,就像是判官看着监牢里面的犯人一般。
“陛下,可是要向中书侍郎问罪?”
“是,这益州的羌氐,便是中书侍郎留下来的,朕手上,还有益州刺史耿滕,梁州刺史罗尚的两封奏章,爱卿可要看一看?”
“此事或许是中书侍郎做的,但据臣所知,中书侍郎也是为了控制益州的羌氐,一如曹魏故事,只是其中出了点岔子而已。”
“爱卿这是在为中书侍郎辩护?”
皇帝这句话,已经说明他心中有些不悦了。
“臣非是为中书侍郎辩护,而是在说一个事实,即便是中书侍郎不接纳这些羌氐,这些羌氐也会作乱,这些羌氐就像是山匪一般,官员将其招安,但却招安失败了,中书侍郎确实是有罪,但是陛下若是重罪处罚,非常不合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