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盛唐剑圣> 第二章 交付政务(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章 交付政务(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
  裴旻一行人出了长安京畿地界。

  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尤其是秦朝修建郑国渠之后,关中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汉唐两大国家以关中而得天下,并非没有道理。

  现今正直盛夏,一路而行,道路四周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稻田,足见关中的天府之国的名号,名副其实。

  只是长安发展的太快,人口皆往关中汇聚,导致即便拥有八百里秦川,关中的粮食依旧供不应求,需从江南调运。

  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沃土,产量也很是有限,论收成跟后世的杂交水稻相比起来,不能同日而语。

  裴旻思量至此,后悔自己当年没有报考农业学,无法将杂交水稻在古代捣鼓起来,那才真是造福天下万民的举措。

  “杂交水稻是没办法搞出来,红薯到有一线希望!”

  他记得红薯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传到中国的,所以叫做番薯。

  红薯最早应该是南美洲那一带的特产,不但有着凉血活血,益气生津解渴止血的功效,还能充饥,关键是高产,适应力强,有着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记得那个时候,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红薯的出现,免去了饥荒,造福了不少江南百姓。

  真能将红薯从南美洲带来,也是天大的功劳!

  只是以唐朝现在的水师力量,禁不起大海的风浪吧!

  一步一步来,才是正理。

  裴旻知道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的道理,纵然心中有万千想法,也只能慢慢发展。

  进了洮州地界,眼前的景象与关中大不一样。

  作为农耕民族,洮州一眼望去,却无一块稻田,原本种植粮食的田地都种上了密密麻麻的青草,以加工为精料给牛羊马食用。

  深入洮州,更是随处可见牛羊遍野的情形。

  一个个小孩骑在牛羊身上耀武扬威,大人闲情逸致的看着牧群,过着安逸舒心的日子。

  自从裴旻攻下广恩镇后,洮州免去了兵灾,上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裴旻治理有方,发展洮砚、洮石,开拓畜牧产业,令洮砚、洮州鲜奶名动陇右、关中,从而供不应求。

  今日的洮州已经看不出半点兵荒战后的景象了,对于这一点,裴旻自己还是极为自豪的。

  他这个州郡父母官,还算称职。

  一直抵达洮州城内,裴旻顾不得休息,召见顾新、张九龄、孙周三人。

  顾新、张九龄先汇报了洮州的行政情况,许是诸事都上了正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平稳的向上发展。

  张九龄道:“属下有个建议,当初国公将州内百姓聚集两县,是为了避免吐蕃入侵以及增加洮州人气,推动商业发展。如今吐蕃危机已解,洮州两县也不缺乏人气。不如让愿意回乡的百姓,各自分散回去?”

  裴旻看了张九龄一眼道:“子寿用意何在?”

  张九龄答道:“洮州地形地势确实适合发展畜牧业,只是发展畜牧业需要注意一点。畜牧不像农耕,只要水源充足,田地越耕越肥。畜牧业却不相同,长期在一个地方放牧会严重破坏地方的水土,导致土地荒芜,来年无法放养的情况。在这方面,周边的游牧民族很是重视,他们随水草而居,不在一地方逗留太久,便是不想破坏水土。人皆有惰性,畜牧的百姓过于集中,对于周边水土破坏甚大。现在或许不觉得,但几年后此问题必将出现。若发展的过于迅速,可能还会提前!”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