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澜从没有读过《美利坚人权宣言》,但这并不妨碍她从名字就能推断出这本书的内容,她的眉心皱了起来,又问:“他今天说了吗?”
婉贤仔细想了想,一边摇头一边迟疑:“好像没有……唉,这可真奇怪。”
这可一点都不奇怪,婉澜又微笑了一下,然后这笑容就挂在她脸上,一直到她回了内书房,谢诚过来指导她看账本时才被收了起来。
谢诚知道她方听了徐适年的课,便问她:“是斯宾塞先生教的好,还是徐先生教的好?”
婉澜道:“若论学习,这世上恐怕没有哪国人能比得上我们,况且学习一门别的语言,那自然是要已经学好的人来教,才能把好的方法学会。”
谢诚眉毛一挑,似乎有几分骄傲:“看来是徐先生更胜一筹了。”
婉澜却摇了下头:“但若想要融会贯通地使用,那么徐先生又比不上斯宾塞先生了,毕竟与斯宾塞先生闲聊便是学习,而徐先生则需要正经的授课了。”
谢诚有些不服气,为徐适年辩解道:“可三小姐现在正是启蒙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寻一位徐先生这样严谨治学的先生,才能为日后的融汇贯通打下好基础吗?”
婉澜倒是赞同这一点:“是,所以阿贤只要能随着徐先生好好学,日后定能将英文说的向汉文那样流利了。”
谢诚又扬眉吐气起来,还不忘恭维婉澜:“还是老爷和大小姐眼光好,挑中了徐先生这等良师。”
婉澜侧着头看他,用右手撑着额角,笑眯眯地发问:“你似乎很崇敬这位徐先生?”
她只是随口一问,但出乎意料的,谢诚竟然一瞬间慌乱了起来,但他很快又镇定下来,回答道:“徐先生可是咱们镇江日报社的主编,堂堂中华男儿,怎么能输给洋人。”
婉澜轻轻一挑眉,似乎接受了他的解释,还肯定地点了下头:“徐先生的确比斯宾塞先生看起来更加儒雅,这一局是我们赢了。”
谢诚愕然,婉澜却已经轻轻笑了起来,并主动翻开一册账簿:“这是年前的结册,我瞧着字迹不对,恐怕不是你做的文录。”
谢诚点了下头:“是,这是请四府的修达老太爷做的文录,家里的老习惯了,毕竟收租是件大事,一般都是由公择经理主持计算的。”
谢修达是婉澜祖父的同辈堂弟,科举屡试不第,因此在家里默默无闻,但在谢家举家西逃的时候,谢修达却自请留守镇江,这份勇气和魄力给家族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家族返回镇江的时候,他的地位急剧上升,就连接手了族长之位的谢道中都得对他礼敬三分。
婉澜有些怵这位堂祖父,因为谢修达平日里总是不苟言笑,还爱讲些大道理教训人,她应付得了谢道中,却从不敢在谢修达跟前撒娇卖乖,不仅是婉澜一人,整个谢府的小辈都对谢修达忌惮的很。
果然,她听了谢诚报出“修达老太爷”的名号,竟然连评论都不敢再多说一字,只道了句“辛苦堂祖父”便作罢。
婉澜曾经在陈暨的办公室里见过他的账册,简直与谢家账簿完全不同,谢家的账本用的是四脚账,总簿下又有日清簿、银清簿和外阜总簿内阜总簿,照谢诚的说法,这账目与外头商铺的记账模式相似,只是根据府里头的需要而做了些修改。各府有各府的总簿,最后汇聚到老宅来,还另有一本大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