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文魁> 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林延潮的幕僚孙承宗,丘明山以及一众门生。

  还有本地宋家,沈家大族以及乡绅。

  更多的则是穿着草鞋布衣的平头百姓,远远看去一下子望不到头,都是拥在道旁。

  林延潮一下马车,人头攒动,人潮一浪一浪赶来。

  老百姓纷纷道:“林青天来了!”

  “林青天到了!”

  “府台大人到了!”

  看着如此多的百姓都来迎接自己,林延潮霎那之间,但觉得眼眶湿润,为官如此,夫复何求?

  官员们,乡绅们一并在前面大声道:“恭贺司马荣升知府!”

  “恭贺东翁(老师),荣升知府!”

  “恭贺府台大人!”

  见这一幕,不说林延潮,连吴通判,马通判,以及率人来迎接的何通判都是不由生出‘为官者当如是’的心情。

  但见林延潮还是平复了情绪,走至道贺的官员,老百姓中。

  道上人群在道旁左右分开,无数手都伸了出来,向林延潮招着。

  陈济川,黄越,展明等随从都随着林延潮走入百姓中,见这百姓拥护爱戴的一幕,都不由举袖试泪。

  林延潮在一面走,一面曲手向左右百姓作礼:“谢过诸位同僚!”

  “谢过父老乡亲!”

  走至一半一名老人走了出来,向林延潮道:“林青天。”

  林延潮认得此人,是黄河边一村子的乡老,姓魏。

  前年就是这个魏老汉带着自己的儿子,村子的乡亲,冲击粥厂,差一点被官兵抓了杀头。

  是林延潮出面保下了这位老人及他的一家。

  去年林延潮又下乡见了他一次,一眼就将这老人家认出来。

  那时他与几个儿子,凭着‘以工代赈’下河工役,将原先抵押给地主的田都赎了回来。

  林延潮见到他就道:“老人家,今年吃上饭了吗?”

  魏老汉点点头道:“吃上了,都过了春荒,不仅过了春荒,还有余粮,今年大儿子还要娶媳妇呢。”

  说着魏老汉拉着牛犊般强壮的大儿子道:“我们父子能活命多亏了林青天。眼下你升官了,咱们穷老百姓没什么拿出手的东西,只有几句吉利话!”

  “林青天,青云直上,公侯万代!”

  “林青天,青云直上,公侯万代!”

  “林青天,青云直上,公侯万代!”

  无数百姓都是如此言道。

  声浪夹着黄河边上的大风,传得远远的。

  林延潮笑道:“多谢老人家了。多谢归德的父老乡亲。”

  “林青天,请为我们老百姓说几句话吧!”

  林延潮点点头道:“好吧。”

  放眼望去,但见道上挤满了老百姓,都是翘首听之。

  林延潮演词不过例行之言,平平无奇,马通判等官员们本听得都熟悉,待后来辞锋突然一转。

  “何为利?何为义?义利是否两立?

  此本府所不以为然,本府窃以为为官之义在于百姓的利,切乎每个老幼妇孺,无论豪右闾左,尽当一视同仁。

  故为官之义,即百姓之利,此利人利己。义利合一,即为事功。”

  说到这里,林延潮看向在场官员,百姓问道。

  义利合一难否?既难也,也易也,众说纷纭。为官为民,其道难乎?

  在场官员百姓无一人交谈,受此气氛感染,众人都静听着林延潮之言。

  林延潮目视左右道:“本官为官以来,欲明德于天下者,求事功之道。辞京陛见时,林某曾言,三年内,让归德大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林某为官一年又半载,大治否?未也,百姓温饱尚不及也。”

  “尔今林某愧任知府,三年内归德是否大治,仍无把握。然而功成不必在我,不妨留待后人。一心为民,为政事功,则必不唐捐。”

  听到这里,众官员百姓已是忍不住鼓起掌来。

  “故为官为民,其道难乎?”

  “不难矣。难只在林某空有事民之心,却一人不足以成事。故林某恳请本府的官员,百姓助一臂之力。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事必能成之也。”

  “今日林某愧任知府,心底战战兢兢,自思无以报天恩,唯有一心酬百姓社稷。”

  “三年之内,让归德大治!民得食,衣足暖!大河不以为害,大堤一御百年!归德百姓人人得以安居乐业!”

  “今日之言,行之践之,林某请在场诸位,父老乡亲监督!”

  说完林延潮向百姓们深深一鞠躬,官吏们但觉得呼吸凝重,无法言语。

  “此万世之言,当浮一大白!”

  孙承宗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孙承宗以下门生们,无不为林延潮之言而激动。

  这短短的话,怎不知有如何的效力,但就好比一把火,将每个人心底都点燃了。

  温饱小康,是每一个百姓,每一个读书人,内心期盼的大同之世。

  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河堤岸边,道路亭边,掌声如雷。

  孙承宗,丘明山,黄越,吴通判,马通判,何通判,侯执蒲等等,无论官员百姓,林延潮的随从门生,都是一并用尽所有气力喝彩,簇拥向林延潮。

  百姓们的呼声,响彻归德城外。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