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二百一十四章 回家练毛笔字(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一十四章 回家练毛笔字(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81中文网
  

  张楠缺少欧洲古董的知识,而农馆长在这方面是强项,就多问了几句。

  原来自17世纪后期开始,因晶莹、洁白而半透明的东方瓷器在欧洲的出现,德意志各国、奥地利、意大利各城邦、法国、英国、荷兰等多国沉浸在发现制瓷奥秘的狂热竞赛中。

  1709年德国麦森瓷厂首先成功试制了类似东方瓷器的硬质瓷器,而在法国,在1745年,路易十五授与塞夫勒皇家瓷厂的前身、建立于1740年的万塞纳陶瓷厂特别许可,并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烧制瓷器:早期产品主要是仿制德国麦森瓷器以及中国与日本瓷器。

  后来在获得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的支持后,1756年,工厂迁移到了塞纳河边巴黎西南面的小镇塞夫勒。

  瓷厂离凡尔赛相距不远,更便于蓬巴杜夫人对皇家瓷厂生产与管理的直接参与:因瓷厂财务不断出现问题,1759年蓬巴杜夫人出资购买了瓷厂的全部产权,皇家瓷厂的冠名一直延续到1793年法国大革命。

  “得,原来是路易十五情-妇的厂子。”

  “小张,你可别看不起这个小丘比特,当初的价格估计都要几个金路易。”

  “那倒是不便宜,我可要不起。”张楠开玩笑道。

  “不贵,那会的法国人刮着股疯狂迷恋罗马与希腊雕塑的风,这种-裸-瓷其实就是当古罗马雕塑的复制品,那会比希腊的大理石雕塑便宜。

  送你了,就个小东西而已,放外面一块钱都没人要。”

  农馆长说的是实话:如今的华夏人大概除了那些穿喇叭裤的,谁会花1块钱买这东西?

  上头只有在底座上有个制造厂的厂徽和1760的字样,除了农馆长,全国估计能认出那个徽记来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至于在国外能值多少?

  农馆长不关心:批量制造的东西还能贵出个天去?

  张楠也不多说:乾隆官窑碗十几块一个,这行情你还能指望农馆长怎么来个举一反三?

  “法国官窑”也就这样了。

  把小丘比特递给裘波,后者拿着走了出去--陶瓷的东西,先放车上去。

  画桌上头还有几个朱漆描金的木头盒子,重生前几千、上万一个。

  不过张楠没打算要:不玩木头,而且是别人的嫁妆,自个没把这类东西往家里搬的的习惯。

  一看张楠的样子,农博升道:“对十里红妆没兴趣?”

  张楠摇摇头,“不玩木头。”说着敲了下画桌,道:“不过这桌子手工、年头都不错,什么木头的?”

  画桌,作画用的桌子,明式家具,明代之后也直在制造。一般较常见、大尺寸的是长度一米八左右,宽度在80公分左右。

  而这两张中其中一张形制超大,长度都超过两米,宽度都超过90公分了;另一张的尺寸相对常见,长度也就80公分的样子,不过也属于大块头。

  用料很厚实,包浆自然,没有残破和修补的痕迹。

  “小的那张应该是清中期的,木料一般,榉木,不过中间堂板是单块的,这就非常难得了!

  大的那张应该是清代早期的,带有明代的遗风。小叶紫檀,双拼堂板,用料讲究,好东西。”

  堂板,就是桌面板的意思--一米八乘八十公分尺寸的画桌桌面,除掉四个边,这中间的面板是一整块木头!

  这用料!不用多说,牛掰!

  至于小叶紫檀,几百年来就没便宜过。

  “这两张桌子我要了,说个价。”

  “嘿,你不是不玩木头吗?”农馆长感觉挺意外的。

  “回家练毛笔字,就缺这桌子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