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兵在许心素眼中虽然已经算是福建的精锐,但以海汉民团的要求而言的确还差得老远,毕竟他们过去的训练水平以及相应的待遇,也都无法跟海汉民团相提并论。而石迪文也很清楚钱天敦在安南训练特战营的强度要比普通的海汉民团更为夸张,钱天敦在这里驻扎期间,这些明军大概会吃不少的苦头了。
与钱天敦带的部队同期抵达这里的还有福建官府特地送来的一批补给,以各种禽畜为主。这倒不是许心素自作主张,而是应海汉的要求。海汉驻军的伙食供应一向不缺肉食,而南日岛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想要从外界获取稳定的补给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因此后勤部门便打算在岛上自行喂养一些禽畜,甚至是开垦田地种植一些瓜果蔬菜,以补贴驻军日常消耗所需。
这样的待遇让旁边驻扎的明军自然是看得有些眼馋,他们平时的训练都是跟着海汉民团一起,大致内容也差不多。不过海汉士兵训练完吃的都是白米饭,每天至少有一顿能吃到肉食,而明军这边的伙食就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能够管饱基本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至于肉食,隔三差五能占点荤腥就算不错了。
然而伙食上的差距会间接地反应在身体素质上,加之海汉民团的训练强度一向比较大,每天出操就不说了,几乎是三天一小练,五天一大练。海汉的伙食水平保证了士兵们能够跟上这样的训练强度,但对于明军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了。体力上的消耗无法从摄食中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就只能造成身体的不断透支,因此而累倒病倒的明军士兵就开始大面积的出现。
于是跟随海汉民团一起训练的明军部队,从一开始的齐装满员状态迅速滑落,参训人数越来越少,到钱天敦来南日岛接任之前,每天还跟着海汉民团一起训练的基本就只剩下生活条件较好的军官和亲兵了。
当然这其中究竟是有多少人真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维持训练还不太好说,反正肯定是不乏有意装病偷懒的状况。尽管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石迪文仍然对这些明军的印象不好,因为这些人已经更多的是将当兵作为了一种混吃等死的职业,而缺乏一支军队应有的精气神,没有那种保家卫国的觉悟。从精神层面来说,明军与海汉民团的差距比起武器、战术这些方面还要大得多,而这也是形成双方战斗力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海汉士兵来说,能进入民团当兵其实是一条相当不错的出路,不但能维持自己的生计,也能为自己的家人寻求到更好的待遇。在海汉治下不管是入籍、入学、招工、置产,有在民团从军的亲属或者本人有民团从军经历都将获得许多优惠条件。而从民团退伍回乡的老兵都有相应的工作安排,不用担心有朝一日脱了这身皮就没了饭吃。就算是战死沙场,身后事和家人也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打理照料,抚恤金水平比起明军可要高多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海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凭借军功晋升的速度非常快。1627年首批入伍的老兵到现在没有退伍的,军职最低起码也是排长起步,连长居多,有像于铁柱、高桥南这种表现特别出众的,甚至已经官至副营,可以统领上千士兵了。这对于普通士兵来说都是能够刺激他们上进的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这些人在四五年之前也跟他们一样,只不过是一帮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弃渔从军的打渔人、舍弃了山林生活的猎手,甚至是屡考屡败的落魄文人。在海汉民团这个体系中,可以为这些平民出身的人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让他们能够有机会从普通人逐渐变成身份显赫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