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所不知的是,三亚大本营的仓库里还封存了为数不少的廉价自动机械表,都是穿越前在国内厂家大批定制的型号,专门就是用于打赏功臣的。如果一年只发个十只八只的,那差不多够发到下个世纪初了。不过以海汉现有的工业发展速度,应该在那之前就能自行造出可随身携带的计时器了。
凌晨时分,雨势居然慢慢停了下来,孙真伸出手去感受了一下,然后便将斗篷的帽子向后脱下,深深呼吸了一下雨后林间的新鲜空气。看看天色将明,孙真慢慢活动了一下站得有些僵硬的腿脚腰肢,回到营地见另外几处值守的哨兵还未归来,便先叫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战友们。
因为不能在这地方生活做饭,早餐自然也吃不了热食,只能干粮就水填下肚子。不过这次行动预定只有一天时间,随便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倒也不至会对士兵们的状态产生太大影响。众人默不作声地啃完干粮,排长便让各班班长集合队伍,分头向目标地区出发。
由于之前抓到的俘虏所能供述的信息很有限,海汉目前并没有掌握猫里社的具体所在地,只能是在地图上划出了一片区域,这也是指挥部要安排这样一支队伍来这边作实地侦查的主要原因。按照事前制定的计划,整个队伍分为四支小队,四个班各为一队,各队间距保持在大约两百米,平行向南搜索行进。
指挥部根据俘虏的口供,推断猫里社的人口大约在五百至千人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误差空间,主要是还是因为俘虏的口供含混不清,难以提供准确的数字。而人口的差异肯定会在部落占地规模,成员活动范围等等方面体现出来,士兵们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现土人活动的踪迹。
果然队伍只前行了一里地左右,便陆续发现了土人在野外开垦的田地,不过所谓的开垦,其实也就只是除去了地表的树木杂草而已,并没有像汉人耕作一样对土地进行深耕。田地里稀稀拉拉长着一些稻子,大概是从以前来到附近地区的汉人移民处夺来的种子,只是土人的耕种护卫都不得法,这一亩地估计能收个五六十斤稻子就不错了,比起以前被海汉人视作刀耕火种的黎苗土人尚有差距。
孙真虽然瞧不起土人的农业耕作水平,但看到这些散落分布在林间的田地,也知道土著部落的所在地已经离此不远了。当下他便向手下士兵们发出指示,噤声潜行。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孙真看到前方有一个两丈方圆的水坑,坑周围没有水脉连通,看样子应该都是积存的雨水,不过奇的是这水坑里居然有不少鱼游来游去。孙真先是一愣,旋即便想通了其中缘由——这些鱼大概是土人从后龙溪中捕获回来,暂时养在这水坑中,要吃的时候再来取用,这样就不用每天跑到几里外的后龙溪去打鱼了。
孙真也知道目前几乎每天都有本地驻军的船队在后龙溪上来回穿梭运输物资,这无疑对土人在后龙溪沿岸的捕鱼活动造成了影响,或许这也是他们将捕获的鱼运回来养在这水坑里的原因之一。而这个时候孙真已经不用再摸索部落所在的方位了,因为就在前方不远处,几道炊烟正从林间冉冉升起。
正如情报中所描述的那样,猫里社这个部落坐落在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部落外围并无围墙之类的坚固防御工事,仅仅只有一圈混合着灌木丛的竹篱笆。类似的措施,孙真也曾在台北地区依附于西班牙人的土著部落见到过,土人并不是不想修建更好更坚固的工事,只是他们手头的铁器非常有限,甚至无法大量生产采石工具,因而只能采用这种相对比较原始的措施,而把有限的铁用来制成武器和生活用品。
台湾岛上的天然铁矿本来就很稀少,而土著部落有能力开采的地方就更少了,所以生铁在岛上的土著部落可算是硬通货,甚至比黄金还更实用一些。像猫里社这种实力不算太强的部落,大多数的土人战士甚至连一把铁制砍刀都没有,能在长矛上装个铁矛尖就算混得不错了。他们所拥有的生铁和铁器大多都是用山里的出产向苗栗以北的的部落换来,而这些生铁的来处却有一多半是以前统治淡水、鸡笼两地的西班牙人,用以交换生铁的各种皮毛、山珍,最终也都是流入了西班牙人手中。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