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此前对小行星的捕捉太过乐观了。小行星带的小行星虽然不少,但也不多。小行星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
我知道大家最近看了不少影视作品,觉得小行星带就应该密密麻麻的。
但实际情况却是,小行星之间的距离,动辄就是百万、千万公里。整个小行星带的范围,是一个半径3.3 ~5.5亿公里半径的圆环内。
如此广袤的区域发现的、有拖拽价值的小行星,也就是直径大约在三公里以上的,大约有12万颗。其中蕴含有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乃至更低。
而实际上这些年来,有价值的小行星已经全都被踢出了轨道,它们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全都飞到月亮附近。现在,小行星带,基本上已经没有直径超过三公里的了。
但就算如此,根据计算,所有转移的这些小行星加起来,也只相当于月亮的一半大小。资源依然不够。
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高级文明,拥有至少七十个恒星系的高级文明。仅仅只是小行星带的资源……不够!远远不够!
况且多一个星球,我们就能更好的监测整个星系,并形成战略上的守望互助。
金星是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下一步,我们也计划在火星上建立工业基地。”
再次有记者高喊:“那我想问下,金星属于谁?是天元星共有呢,还是按照当前各方的情况来划分领土?”
“原则上是共有。但考虑到实际情况,金星的开发以及太空的开发,采取股份制度。按照各方的贡献划分股份;贡献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资金支持、建设人员等。
然后利用股份公司的方式,统一管理。
太空的发展,将借鉴集团公司的方式发展……”
大家蜂拥而上,一个接一个问题不断轰炸这张浩。而张浩却早有准备,各种问题的应对,可以说是脱口而出。
未来的金星,将成为一个军事工业基地——但将以通用技术为主,当然天元星上也会发展军事工业,不过天元星上更注重科研与高尖端工业技术。
利用金星的低重力环境,可以在地面上建造更大的设备,然后利用更加庞大、载重更大的空天飞机送入太空。最终目的,是在太空中建立一座座战斗飞船。
除了金星之外,其余的星球也将陆续开发。在红河文明发现这里之前,大洋集团立志要将整个星系、所有的星球踏遍,并发展工业。
为了开发太空工业,大洋集团的核裂变技术将完全公开。至于大洋集团经过数年艰苦攻关研究,加上借鉴了玄黄文明的技术,终于完成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按照张浩的设想,以后太空中所有的工业、军事、基础设施,都不是单一一方控制,而是建立联合集团机制;其中由联合国机构负责监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