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天之后,正月十四。
泰资富商对潜在合作者的审议工作,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因为洋大人有钱,这个过程几乎跟皇上选妃一样霸道。
但那些资质看起来不错的候选者,基本上都被刷掉了,要不就是让再看看、等消息,看起来不像是很有意向的样子。
其余还在等待审核材料或面谈的候选者,都惴惴不安起来。
这天午饭后,几个等待送材料的候选者,都在友谊宾馆会议厅旁边的休息室里候着。一些流言也自然而然在他们之间流传:
“外国人到底要求多高?不就是个饮料厂么?”
“听说连市粮油公司下属全民办的冰棍厂都被刷掉了。那个冰棍厂效益还不错的,管理也是能人,听过去年还被香江的五丰食品考察过呢。”
“不会又是被洋人虚晃一枪耍了吧?”
“不太可能,我问过市办的袁主任,他们跟泰国人签的投资意向协议还挺严密的。”
劳动路小学校办包装厂的宗卿厚,抱着材料本来就有些忐忑,听到同行的议论,更加不自在起来,把领子一竖,往旁边挪了挪椅子。
他这个不合群的举动,却引来了隔壁一个等候同行的注意,偏偏过来与他攀谈:“老弟,哪个单位的,面生呢,也来泰国资本家这儿碰运气的?我叫董国明。”
“宗卿厚,劳动路小学校办包装厂。”
“连小学的校办工厂都来了?”那个名叫董国明的人其实有点城府,但听了这话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不对啊,那厂子我好歹也听说过,厂长不是朱大标么?换人啦?”
“我是供销科长。”宗卿厚惭愧地说。
董国明一副已经脑补出真相的高深样儿:“我懂了,朱大标是舍不得卖他那张老脸,又不敢无视市办袁主任的文件,所以让你过来捧捧人场。其实压根儿没必要嘛,有实力的厂子肯响应的太多了。不过,你肯代厂长丢人,回去他也会记你的好。”
这话已经有些过于敞亮和羞辱了,但也可以看出一所小学的校办工厂确实有多不受人待见,人家压根儿不需要照顾你的情绪,你弱得毫无被利用的价值,懒得跟你虚与委蛇。
1982年的中国,城市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才会在79年开始的“个体户”和“乡镇/社队企业”之外,在城市里涌现出那么多响应国家号召而成立的“全民办”集体企业。
说到底,这就是学习农村的“乡镇企业”成功经验,想在城市里也套用一下。一开始,只是国有企业可以在编制之外再弄一个“全民办”。
然后看效果不错,就蔓延到了事业单位都能搞“全民办”,最弱鸡的,就是那种小学、社区医院之类本身都弱不禁风的小单位,都搞自己的厂子。
这些全民办集体企业,和国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也没有原材料划拨指标。你可以借用厂里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但来料和销路全部自己解决,比较灵活,基本上是市场上缺啥你就能造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