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十国帝王> 章六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 27(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章六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 27(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李从璟笑了笑,不再说话。

  两人难得享受此刻温馨,然而不过片刻之后,丁黑就来禀报李从璟,说是有客登门拜访。

  李从璟向任婉如歉然一笑。任婉如倒是懂事,没有再腻着李从璟,伸手拢了拢鬓角的丝发,“妾身在房中等候夫君归来。”说完,羞涩的下楼。

  李从璟哑然,有些惊讶于任婉如的大胆直接,摸了摸鼻子,施施然走下阁楼。

  “来者何人?”

  “卫先生父子,章先生和王先生。”丁黑道。

  卫氏父子,则只能是卫行明、卫道、卫子仁父子三人了,章、王两位先生,不用说,乃是章子云和王不器。几人都是李从璟麾下亲近之人,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文士。

  李从璟没有和他们在正堂相见,而是于偏厅中和他们煮茶论道。

  卫道、章子云等人联袂而来,非是巧合,而是李从璟事先就有的安排。今日特意召集他们来,除却庆贺佳节,更重要的事,是部署幽云来年的民事。民事自然是由文官来做,几人作为李从璟麾下最得力的文士,来年要如何开展幽云民事,先和他们商议是题中应有之义。

  众人分主客落座之后,自有丫鬟仆役端上点心,因李从璟喜好饮茶,是以任婉如在北上时,将茶博士也带来了两位。这两位茶博士一男一女,衣着宽松,举止优雅,在氤氲热气中,恍若仙人。茶未煮好,而众人已在饮茶的意境当中。

  卫行明悠然感慨,“魏晋之后,文武分流,武者愈发粗鄙,文者愈发娇气,不负两汉、春秋战国时的士子风气,武能定国,文能安邦的豪杰,亦是再难寻觅。天下大乱以来,草莽之人大展拳脚,居于高位,更让显贵者多粗鲁之士,军人尤是。军帅长于军伍,却得一身儒雅之气,真可谓儒将也,这品茶的功夫,军帅怕是还在我等乡野之人之上。”

  李从璟不谦虚不张扬,闻言笑道:“武人重刚烈之气,刚烈之气,男儿血性之本,亦是奋然勃发之需;文人重儒雅之姿,儒雅之姿,所以修身养性,中正不阿。孟子言,天地间有浩然正气,浩然正气之所在,百邪不侵,是为君子。我虽不才,亦愿见贤思齐也!”

  章子云打趣道:“公子身边有君子都三千人,何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

  众人皆笑。

  不时,茶煮好,众人分而品之。因在坐都是文士,于茶道上多少有所涉猎,这一顿茶倒是吃得极为热闹。

  茶饮三分之后,众人开始谈及正事。

  李从璟屏退左右,让丁黑在门外守候,以保证众人的言论不被外人听见。在座诸人都是李从璟亲信、心腹之人,众人要谋划的又是机密要事,自然是不能轻易外传的。

  “幽云十六州,除却营州等,地有千里,民有数十万,林木无数,矿利丰饶,我欲繁荣此地,以振奋军民,以求能凭此与契丹角力,该当如何为之,诸位何以教我?”李从璟抛出议题,让众人作答。

  这个问题卫道、章子云等人不是初次听闻,亦非才开始思索,早在这之前,李从璟就已经将此事告之诸人,令大伙儿思之,今日面谈,乃是为了得到确切方案。

  卫行明年龄最长,他率先开口,道:“自古以来,但凡要繁荣一地,提升一地、一国之力,其所重者,无非三点。”

  “愿闻之。”

  “其一,农事;其二,工事;其三,商事。”卫行明年长气稳,此时不急不缓的说道,“先言农事。要兴农事,无非开源节流四个字。开源者,垦荒地,开阡陌,广其耕地,修其水利,教民以耕田之法,辅之以农田器具;节流者,抑兼并,轻赋税,整吏治。若得如此,不出三五年,则农事大兴,粮草必丰!”

  李从璟皱了皱眉,问道:“三五年太久,若我欲一年而得其利,该当如何?”不是李从璟心急,而是幽云目前形势,根本就不会给李从璟三五年的时间作准备,谁知道何时会与契丹大战?

  卫行明并不因李从璟的急切而有不满,相反,他老神在在道:“若军帅欲一年而得利,却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如此为之,难度较大。”

  “如何为之?”

  卫行明说了两个字,“屯田。”

  “屯田?”

  “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自汉武以来,各朝皆不乏迁民戍边之举,以边地之地养边地之军,非如此不可。要行屯田之举,有两点必须做到,一者,粮种,边地天时地利皆与中原不同,故所种之粮种也不同;二者,需得有能实行屯变的力量、组织。在当世,非手握一方军政大权者不能为之。”

  李从璟边听边点头。实际上,他在平州所行的开荒、分田之举,杜千书发展平州农事之策,也就在兴水利、修器具,帮助百姓耕种这些事上。

  接下来,李从璟与卫行明详细讨论了农事、屯田的各个方面和细节。

  待这件事大体说通,已是一个时辰过去,李从璟满意的点点头,遂又道:“农事既有方案可行,那工事当如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