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唐朝好地主> 第1078章 大前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78章 大前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现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过去,钱荒。乡下百姓,手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现金。平时货郎下乡,大家也都是拿实物交易,针头线脑的也是拿点粮食或者皮毛换,这其实就大大的妨碍了交易,商业自然不兴旺。

  而如今呢,别说这前门大街了,随便到一个乡下去,都会发现乡下的集市也很热闹了。城里的商铺,甚至是些行商,他们会定期到乡下设集,而乡下的百姓,也会在赶集的日子赶到集市,带着他们自己的手工品,或者是粮食、猎物,甚至是自己养殖的鸡鸭等等。

  正因为大家现在手里有现金了,所有大大促进了这些买卖。

  “钞有这么重要?”

  “应当说是钱重要,钱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等价的筹码,大大方便了交易。而钞,是钱的等价物,有信用。钞使用起来却更方便,自然而然的,商业就更繁华,商业繁荣,必然带动手工业,带动加工业带动矿产业,甚至是运输行业、服务业等都因之而带动起来。”

  “这好比下棋,一个棋子活了,整盘棋也都活了。”

  承乾对于经济这一块学的还不多,他不太理解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但听李超这么讲,似乎也非常有道理。

  “一个普通的农夫家庭,在过去,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他们是寺庙的佃户,每年为寺庙佃田,收获之后,要将一半上交给亩里,但因为有庙里的庇护,因此他们不需要向朝廷纳税,也不用服役,他甚至都不在朝廷的户籍之上。”

  李超慢慢道来,“这一家人辛苦一年,耕种几十亩地赚到的钱,一半给了寺庙。剩下的是自己的,若是丰年,一家人还有盈余,但也盈余不了多少,因为他们只种粮,也种些桑麻,丈夫带着孩子种田,妻子带着女儿养蚕纺织,一家人的吃和穿,都是自给自足,可油盐酱醋,都是得另需钱的。”

  “人情往来,也要钱。此外,虽然他们不需要向朝廷纳税服役,但平时地方上的一些摊派,他们却少不了。因此,就算是丰年,他们其实日子过的也挺紧。”

  “而如果遇到的是灾年,则可能还得向寺庙借贷。借一次债,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还清,甚至利滚利再还不起,于是只得变卖儿女,甚至自卖为奴。”

  李超说的是过去许多农民百姓的真实处境,有田地的小地主、自耕农抗灾能力还强些,但普通佃户就差的多了,甚至是家里一头大牲畜的死亡,都能让这个家庭一年辛苦白费。

  他们没有积蓄,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

  沉重的佃租、苛刻的摊派,以及高昂的利息,还有疾病、战争、灾害,这些都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座大山。

  老百姓病不起,娶不起,死不起。

  朝廷的均田制,缓解了点,但实际上中原地区,人口太过密集,田地又大量集中在地主勋戚官僚的手里,再加上要给官僚们职田、公廨田等,因此最后能拿来均田的地不多,朝廷规定均田上限每丁百亩,可实际上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无田可均,能均个二十亩就不错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