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唐朝好地主> 第492章 这也行?(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92章 这也行?(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打下麟州,其实已经是唐军的极限了。这里的地形,有长城有河谷有山峰,在此凭城依险而守,还能不惧突厥骑兵。若再往北,那地形,不但把守后勤补给困难,而且距离突厥太近,突厥骑兵一来,那地形都难以把守,孤军一支,极容易被围死。

  郭孝恪和李君羡都是久经战阵的家伙了,他们岂会不知。

  只是这两个家伙故意恶心自己而已。

  他知道,如今新朝之中,山东将领算是最强大的一个山头了,比那关陇门阀出身的将领还得势。

  他尉迟恭原是刘武周的人,跟秦琼程咬金郭孝恪等这群山东旧将不是一起的。

  而这次在麟州,李超却又令他尉迟恭主持东面军务。他和郭孝恪等四个同是行军总管,也各领一厢,还各是检校刺史,可偏偏却以他尉迟恭为主,他们当然不太服气。刘感是降将,倒不敢有什么意见,郭孝恪和李君羡,却是没事就要刺两句。

  麟州现在的格局,就是围绕着长城和屈野川为核心,沿着屈野川,在麟州的南北各二十里外,各有一座城,北面是连谷,南面是银城。三城连接一起,互相支援。

  在更远的东北面,还有一座府谷城。

  但那里只屯驻着少量兵马,做为警戒之用。

  “要打仗急什么,节帅已经准备干一仗大的,他那边一动手,我们这边也要跟着出兵。到时候,两位可以做个左右先锋,到时不要怂就好。”

  “老黑,你说话好听点,什么叫不要怂?我们是那种怂的人吗?”郭孝恪哼道。呆在麟州整天无事,也就剩下拿尉迟恭开涮解闷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啊,节帅上次不就说要开干嘛。怎么到现在,还是在准备之中。这也准备的太久了吧,这可不是节帅的风格啊。上次开干梁师都,从长安出兵到干死梁师都,总共才用了半个月啊。这次说开干,都已经有半个月了吧,怎么还不开干。”

  “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啊!”郭孝恪道。

  “这话是我要说的,别抢我词。”李君羡笑道。

  “听说相国还在修宁远城,赶制弩炮,打制战船呢,估计是准备未足吧。”刘感在一边插话。

  如今延绥银等地山谷里的二十余万稽胡人,都在他们的号召下,到附近的官府登记,上了大唐的户籍,领了大唐的身份牌,甚至给他们的田地等也登记发契,还给他们补授了田地。

  他们分了大唐的田,也就成了大唐的课丁,以后每年都得纳课交税。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好处就是以后官府不会再动不动就进山围捕他们。也不会有那些豪强贵族们的捕奴队进山来捕捉他们为奴,抓去贩卖了。

  只不过,他们以后也不得再出山抢劫了。

  许多稽胡的壮丁,还被点选为民兵,加入到了一个个弓箭社、大刀队、长枪会民兵组织中。若朝廷需要,他们还得自备干粮到官府领武器参加守城或者运粮等。

  还有部份更是点选为了乡兵,这种要更高级一点。受征召时,会离开本州县随军作战,也能拿到些津贴,做战能得到战利品和赏赐。不如府兵的待遇好,但也算有机会靠打仗赚功名得赏赐分战利品的。

  稽胡青壮都很愿意成为一个乡兵,种地不是这些稽胡年青人的梦想生活。杀人放火,嗯,打仗立功才是他们的向往。那种生活更刺激更热血,也更容易出人头地。

  “节帅自有他的打算,我们听从军令就好。”尉迟恭回头看了郭孝恪和李君羡二人一眼,满眼的嫌弃。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